不可再觅的“桃花源”
——统编教材八下第三单元第九课《桃花源记》学习项目单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课前预学]
项目一:学读课文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完成后再读两遍课文,力争读得通畅、流利。
(1)屋舍俨然( )( ) (2)阡陌交通( ) (3)黄发垂髫( )
(4)便要还家( ) (5)率妻子邑人( ) (6)遂与外人间隔( )
(7)此中人语云( ) (8)诣太守,说如此( )
我发现:上面这些加点字中,通假字如“_____”,要读所通的那个字的音;多音字如“_____”,要根据句意来判断读音;还有的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的,如“_____”。朗读文言作品时要时时留心它们。
项目二:学解词义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__________(2)落英缤纷__________ (3)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 (4)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 (5)悉如外人__________ (6)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 __________ (9)处处志之 __________ (10)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 (11)寻向所志 ________ __________ (12)欣然规往__________ (13)寻病终_________
我发现:文言词语释义有奥妙。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是不一样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们通常称这种语言现象为“一词多义”;还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种语言现象则被称为“古今异义”。
[课堂导学]
项目一:通晓文意,理清线索
看下面的6幅图画,从课文中选取与其内容相对应的句子,写在横线处;合上课本,试着按课文故事发展的顺序,用图画下方的字母为画面排序,并讲讲这个故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整个故事中“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_____桃花源——_____桃花源——_____桃花源
项目二:赏析桃源,感悟主题
1.渔人回来后“诣太守,说如此”,大家觉得渔人会对太守说什么呢?请结合渔人忽逢桃花林、进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桃花源是个______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听、感受)到_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
桃花源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
联系课文和链接材料,思考陶渊明的美好社会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实现吗?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1: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公元376-396年)期间,政治极度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生活荒淫,互相倾轧,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结果是: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其三》)
链接材料2:陶渊明,名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大约生于365年,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于义熙元年(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桃花源记》评测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评测练习参考答案:
1.渔人 洞 渔人 翻译:渔人就离开了船上岸,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敞亮了。
2.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翻译:(村人)看到渔人,就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民们)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来热情款待。
3.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
4.桃花源富有生活气息,住着普通人,表达的是普遍的“没有战乱、和平安定、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幸福平等、自由美好”的社会愿望,而瀛洲岛则是一个住着仙人的仙境,反映了东晋士人茫远的、不切实际的社会幻想。
5.略(详略得当,以行踪为线索去叙事即可)
《统编教材名著“1+X”灵性读写课程建构策略》, 《新课标中考宝典满分文言文》最后来个好书推荐!
本期小编:绍兴市袍江中学 史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