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05-05

2022-05-05

作者: 减一加一 | 来源:发表于2022-05-05 05:58 被阅读0次

摘抄

【原文】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题解】

此章孔子针对子产、子西及管仲的政绩,分别作了不同的评价。子产执政于郑国,心存百姓,人民受惠颇多。子西执政于楚国,政绩平平,既不能抑制贪官,又不能进用贤人,故孔子说“他呀,他呀”,认为不足道。管仲是孔子多次在《论语》中提到的治国人才,颇有政绩,孔子称赞他秉公办事,公正得让人无话可说。

【注释】

①子西:楚国的令尹,名申。字子西。一说为郑国大夫。

②彼哉,彼哉:他呀!他呀!这是当时表示轻视的习惯语。

③伯氏:齐国的大夫。骈邑:齐国的地方。

【译文】

有人问子产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宽厚慈惠的人。”

问到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

问到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只能吃粗粮,却至死没有怨言。”

//我的感想//

站在被评价者感受被评价的感受。

联想到的就是目的论,“以终为始”。

在最后盖棺定论时,你希望他人怎样给自己写悼词,回过头来看,自己现在需要怎样行为做事。

思考完这个问题,知道不等于做到,怎样行动起来呢?积极主动可以带领开启行动之旅,伴随真正的做到你的所思所想。

回到今天的论语

子产严刑峻法,对言论却很宽松。不毁乡校的典故中对乡校这个词很在意了。

感觉现在的微信群,很容易起到“乡校”的作用。反过来,怎样看待和应对群中的“言论”,也是你的真本事所在了。

对于管仲的夺伯氏骈邑三百却无怨言的事迹,现在是唯有佩服啊。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做人做事不是做“老好人”,是努力提升能力(“游于艺”),本着道德仁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去行当行之事,同时“教化”他人。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5-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kn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