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豆瓣8.6:被讨厌的勇气

豆瓣8.6: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 c小p | 来源:发表于2021-04-02 16:09 被阅读0次

最近有朋友和我分享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

在公众号后台私信:被讨厌的勇气,可以得到mobi和epub(PDF、手机可打开)的格式分享

       其实之前有在喜马拉雅听过,最近又看了文字版的,最近读了一遍,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我做了思维导图,现在按照五个部分的顺序,分享给大家。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这本书采用的是对话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和咨询的青年之间对于思想层次的探讨,从多角度的方面展示了不同想法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

       其实,我也接触过心理咨询师,书中这样的对话方式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是很像的,甚至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想法的不同的确会造成观念的不同。

        读这本书的时候,青年会说出一些自己的问题或者朋友遇到的一些问题,会造成一些负面的情绪,而作为哲学家,会带给青年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

比如图片中的面对服务员洒咖啡的情况:

同样是“大发雷霆”,青年认为是服务员的责任,而哲学家说,是怒气的这个情感造成的。

这个命题的含义是:愤怒都是捏造的,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不大发雷霆,服务员也会道歉,也会擦拭、甚至帮顾客洗衣服,但是顾客选择了大方雷霆这种手段。

我们的人生取决于“当下”,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不幸,不是生来就不幸,而是对自身的一种善,一种逃避。可以用这个做理由,去逃避一些事情,一旦逃避了,就不用面对,也不用去承担面对后造成的后果。

       第二夜: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人是群体动物,不可避免会与人交往,与人交往自然会面对各种关系。

有时候我们会讨厌别人,其实可能是在讨厌自己,因为害怕被人讨厌,所以不敢更进一步发生人际关系,更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改变客观解释,只有勇敢面对,才能够有解决问题的希望。

书中说到,把自己的不幸当作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人就会永远不幸,其实,我觉得我也有这样的倾向。我会觉得自己原生家庭小时候对我总是打骂一直存在阴影,走不出来,其实,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做好自己才是当下的。因为现在的我出入自由、自己赚钱,那些过去的事情,也只是过去的事情。我想改变什么,我更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才是最正确的。

在与人相处中,自然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自然会有矛盾的时候,有时候承认错误,并不是代表我们失败了,而是我们摘掉了竞争或胜负之争的眼镜,能够更加完善自己。

我们遇到的人中,有比我们小的,有比我们大的,但是想要和谐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作平等的人,不是你小我让你,不是你大我顺从你,而是我尊重你的意见,你也尊重我的决定,不是为了说服你,也不是为了让你听从我。

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人生和生活方式,而且我们有这种力量。

       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把周围的关系,看成伙伴的关系,那么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自然也就不同。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带着父母的期待、亲人朋友的期待、老师爱人的期待,期待我们变得孝顺听话、和善友爱、优秀豁达,可是,那都是别人的期待,倘若我们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为自己而活呢?即使父母,也应该放下孩子的课题,只有自己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才会轻轻飞走。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我改变了,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作为结果,对方会怎样我不知道,也无法左右,这也是课题分离。

       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不幸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反过来说就是,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很好“,而是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第五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首先好好理解”我“,接下来考虑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我和你“的人际关系,然后再慢慢扩展到大的共同体。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人生有很多勉强,因为做不到,怕失望,怕自己失望、怕别人失望,最后退却,引来了更深层次的矛盾。

      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是人生的谎言,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应该全都给予关心。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

      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Ending

不得不承认,有些日本作家带给人文字的抚慰以及感悟,往往都有比较深度的思考,例如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等,例如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利用对话的方式,完成了本书的创作,一问一答间也带来了思考。

        很多文字带给人的治愈,音乐带给人的治愈,话语间的治愈,都是这个世间温暖的存在,我们带着这些温暖,不断思考,不断成长,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拥有更多的感悟。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豆瓣8.6: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lq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