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接着来讲深思的第二种模式,系统思考。
有一个号称史上最短管理案例。
有三个石匠在打石头,有个路人经过,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打石头,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问题是,假设你是这三个石匠的领导,哪一个石匠最让你放心?哪一个石匠最让你担心?
先说下我的答案。最让我放心的是第二个石匠,因为他自己会精益求精。最让我担心的是第一个石匠,因为他的需求全是来自外部,很容易敷衍了事。
我不是领导者,也没有任何的管理经验,所以上面这个答案我完全没有从管理的角度去看,而是用常规的逻辑思维来做的判断。
根据刘澜老师的实战经验,我的这个答案跟绝大多数人是一样的。
但是分析过这个案例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和马利克,他们的答案跟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们一致认为,第三个石匠最让人放心,第二个石匠最让人担心。
他们的这个答案是源于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有三个要点。
1.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简单的集合在一起。
比如一个沙坑和一堆散沙。如果看部分,都是一粒粒沙子,没什么区别。但如果去看他的用途、目标,那就会不一样了。一堆散沙中的沙子没有什么作用,可有可无,可多可少,而一个沙坑中的沙子,都是有用的,少了它们,别人就无法玩沙坑了。
分析一个系统,不能只分析部分,还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连接,以及连接指向的目标。
三个石匠以及石头都是部分,石匠与石头之间有连接,他们为什么连接,他们为什么会去打石头,目标也很关键。
2. 要在整体中理解部分
一个人表现的好坏,得看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单从一个点去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而需要从这个人所处的背景中去做判断。
正如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小马里奥特,他在看到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就不是单单的去分析服务员,也不是去分析这一家餐厅、这一个经理,而是把这个问题放到整个集团这个更大的系统中去分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再看这个案例,管理大师们为什么会认为第三个时间最让人放心。因为他知道整体的目标,并且把整体的目标放在心里。他没有好高骛远,而是更准确的理解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谓的时势造英雄,时势就是整体,英雄就是部分。脱离了时代背景,很难去评判一个人的优劣。在和平时代,有些人性其实被压制住了。但我们不能说这部分人性缺失了,只能说这部分人性在和平时代不需要。
3. 某一部分最优对整体不一定有利
一个系统中,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对部分进行优化,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整体。但如果对部分的优化,并不利于整体,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目标不一致,那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果把现代汽车的发动机换到劳斯莱斯的发动机就像现代汽车,可能根本就发动不起来。
管理大师们为什么会觉得第二个石匠最让人担心?是因为第二个石匠他是在追求个人目标而并没有体现全局目标。他这样做,是对部分的最优化,对他个人的目标有利,但是对整体的目标未必有利。
这让我想到木桶理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组织的水平有多高,往往有它的劣势部分决定。
在一个组织中,一个人再强,如果与组织是背离的,那也无济于事甚至还可能是灾难。
系统思考就是,不能脱离整体去考虑部分。在做系统思考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去思考整体的目标,也就是你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
系统思考不仅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也同样可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考虑换工作?你为什么要跟一个人谈恋爱又为什么要跟一个人分手?你为什么要学习领导力心理学?你为什么想要成为终身成长者等等?
网友评论
嗯再看一遍,get到全文最重要的提醒:最重要的是去思考整体的目标
你们有的是在修教堂,最不济也是在做最好的石匠活。
嗯谢谢提醒。
也许我真的要先看看,未来我的文字堆砌而成的建筑设计图,再来打石头了。
现在,没有目的的瞎写,真的有点走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