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老拔头发,消化不良,抗挫能力差,人聪明,成绩不好太好,父母宠溺,初二的女生还帮她洗头洗澡,看过心理医生,已经在服药,父母焦虑无助,希望得到其他的帮助。”
6月11日,一朋友在微信里截图给我这样的信息,希望我接待这个抑郁症的初二女生。之后6月17日和6月27日我分别做了一次咨询,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说我在帮助一个孩子,不如说我在支持一个家庭,对一个家庭工作。
7月4日收到妈妈的微信消息,说去复查了,情况越来越好,连医生都说再吃几个月的药,就可以停了。
看了妈妈的反馈,特别为孩子开心。在两次咨询里,我从未对孩子做干预,第一次面询了爸爸妈妈孩子,相当于问诊,看了一遍这个家庭系统的能量卡在哪里。
爸爸是很有思想的作家,为了孩子不再去外地工作。孩子很有个性,喜欢画画,言行比较率真,喜欢拔头发,胸闷,上课跟不上。妈妈曾经有过产后抑郁,而孩子也主要是妈妈日常负责她的饮食起居,所以第一次面询结束我建议给妈妈做个案,因为给妈妈做工作,女儿好的快。
第二次与妈妈见面时候,说了女儿最近变化很大,不再乱花零花钱,和妈妈有拥抱互动了,睡觉也睡得早了,脸上笑容多了。在这期间女生学校老师也电话和我说在学校不再拔头发了。
和妈妈结束咨询后几天,收到女儿越来越好的消息,特别开心。在第二次咨询,本来我想给妈妈做一个疗愈,没想到妈妈三句话不离孩子,认为自己不要紧,孩子好了就好。其实她好了,孩子才会好。第二次探讨了她的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以及觉察自己的养育方式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妈妈的脐带虽然剪断,他们的连接不会断,这份爱的忠诚,从母女都患上抑郁症可以看出。
用系统的办法解决系统的问题,关注系统的动力,这是我从李中莹系统动力学的学问里学到的,而且见效了,还这么快,让人惊叹。
咨询师和孩子每周最多见一次面,而妈妈和孩子是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受影响,把妈妈的能量提上去,相当于在孩子身边安了一个24小时的贴身心理护士,孩子自然能量会上去,抑郁的花会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