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我终于看完了《名人传》这本让负能量的人能有所启发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不过它与以往我所看的书有所不同,以往看的书大多是作者虚构的故事,最多也不过是融入了他的亲身经历。而这本《名人传》是真真实实的发生在三位伟大而又不幸的艺术家身上。
这三位艺术家便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留下了很多著作,直至今日,还是依旧的有名。而他们同样也是不幸的,生活常会和他们开开玩笑,让他们的人生常有坎坷。
现在的人越来越容易被生活所打败,但这三位却是同不幸做着抗争。
给我这样的感触最大的就是贝多芬,他的故事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年幼时父亲便断了他自由追梦的念想,用暴力逼迫他学了音乐,十七岁母亲便去世了,所以他脾气变得暴躁古怪。长大了,当他终于享受到了音乐带给他的幸福时,他的耳朵又聋了。可以说他的这个人生都是充满了戏剧性,年幼时由父亲选择了未来的职业,长大后,开始接受这份职业却又失去了做音乐家最重要的东西——听觉。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让我有点同情的人,具体原因我并不能准确地说出,或许是他大半的人生都是在为别人辛苦劳作的原因吧。他就像是金丝雀,存在就是为让别人看到他的艺术。那么多教皇都是为让他创作教皇想看到的东西才找到他。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让我惊讶的人。他是个贵族,却试图让农民和贵族之间能够和睦。这太不像那个时期的贵族该做的事了,所以他也得不到理解。甚至,当他失败时,还有人以此取笑他。比如: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终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他的身世也很可怜,他的父母都在他幼年时期离开人世。
这三个人还有一个相同点:他们都同样的孤独。贝多芬耳朵聋了后选择离群独居,他不敢把自己的弱点给别人说。米开朗琪罗脾气同样暴躁,所以他和达芬奇,拉斐尔这些艺术家都不能好好相处。列夫托尔斯泰比他们稍好一些,不过他在底层人民和贵族这之间的相处中,并没有人支持他。
相比较他们而言,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好了不知多少。至少我们身体健康,并没有耳聋之类的残疾,那些残疾人也没有几个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至少我们有自己的主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正确的事,虽然不是绝对的平等,但这个世界还是有一份公平的。至少我们会有支持我们的人,身边会有家人,朋友,老师的陪伴,我们并不是那么的孤单。
尽管这个世界有阴暗面,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和自己的阴暗,外界的阴暗抗争到底。近几年的不幸的消息层出不穷。每年高考结束,都会有高中生跳楼。就比如今年,我偶然翻到QQ空间里,就有个高中生跳楼的视频。刚高考结束,应该是要开启自己成为大人的新生活,却永远留在了那个年纪。我不知道高考对他意味着什么,但是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活着或许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还有今年6月20日的时候,甘肃庆阳一位19岁的有抑郁症的少女跳楼换来的不是大家的理解,让她重视自己的生命,而是更多的“终于有人要跳楼了,要跳就跳,果断一些,别给警察找麻烦。”“看完你跳楼,我好接孩子”这一类的言论。在一则新闻上,对这些人是这样的评价:丑陋的中国人。而那位女生在学校遭到班主任的伤害后,又得不到学校,同学的理解尊重,而是漠视,排挤,认为她小题大做。所以她的生命也停在了19岁这个年纪。我想她当时一定很害怕,很绝望,但却得不到帮助。这就像是梦魇一样,徘徊在她每个梦里。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仍希望她在那一刻能够活下来,她活下来了,才能亲手为自己讨回公道。正义会迟到却不会缺席。这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难以跨越的波折,并不是不能跨越。她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班主任被逮捕,我认为并不值,恶人被惩治是理所应当,而不是需要用鲜血换得。
我年幼时也曾有过很多负面情绪,不过事情并没有他们的严重,那时心灵脆弱得很,总把事情想复杂,有时会自己想不开,做出一些极端的伤害自己的举动。上了初中,没那么极端,负能量却还是堆在心里。不过,这个假期倒是放松了些,比以往稍稍乐观些。只是偶尔感性了些,看到一些负能量的事件,还是会对这个世界有些失望。希望我在之后也能参透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面对阴暗不信依然发挥着自己的光彩。
本来选的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其实是想说希望我们这样的青少年能够抗压能力再强一些,但是偶然间看到这之类的报道,我觉得抗压能力差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大概是社会的负能量给每个人筑成的高高的坎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跨不过去从而想放弃了。希望这个世界可以不要那么冷漠,可以不要把别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喜剧。更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让不幸成为自己变得更优秀的动力,不被不幸打垮,再高的坎也有跨过去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