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茨威格精选的14个历史瞬间,其中地理发现类3篇、政治战争类5篇、文学艺术类5篇,技术发明类1篇。
读完《亨德尔的复活》,我特地去听了《弥赛亚》,结果从乐评中发现了一大堆被“茨威格”安利过来的小伙伴。作者的深厚功力,可见一斑。
全书最喜欢的一篇是《壮志未酬》。那种拼命努力过,最后却抱憾身死的壮烈,总会让人们产生共情。
领队为了不拖累其他三位伙伴,主动求死,在离开帐篷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想出去走走,可能要在外面待一会儿。”
斯科特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日记,直至手指冻坏,直至书写的笔从冻僵的手中滑落。
以及最后茨维格写的那一句,“这些在所有时代都最最伟大的悲剧,作家可能只会偶尔创作,但现实生活却早已将其演绎了千百遍。”
整本书读下来会发现作者比较重视戏剧性,将某一时刻无限放大,进而达到改变历史进程的高度,不难看到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
虽然作者这种一分钟改变全世界的历史观,我不是很苟同。
但不可否认,茨威格想要表达的的正直、善良和勇敢,永远不会过时。
- 1513年 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首次发现太平洋(地理发现)
- 1453年 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政治战争)
- 1741年 音乐家亨德尔从偏瘫中奇迹般康复创作经典圣歌《弥赛亚》(文学艺术)
- 1792年 法军上尉鲁热在几小时内完成《马赛曲》的创作此曲后来成为法国国歌(文学艺术)
- 1815年 法军元帅格鲁希错判形势导致拿破仑惨败滑铁卢战役(政治战争)
- 1823年 74岁的德语诗人歌德写下爱情绝唱《玛丽恩巴德哀歌》(文学艺术)
- 1848年 瑞士人苏特尔引发美国西部“淘金潮”(地理发现)
- 849年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临刑前一分钟获得沙皇特赦(文学艺术)
- 1858年 美国商人菲尔德成功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技术发明)
- 1910年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生命最后时刻离家出走(文学艺术)
- 1912年 英国探险队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归途中相继殒命(地理发现)
- 1917年 列宁从流亡地瑞士重返俄国(政治战争)
- 公元前43年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未能挽救共和政体(政治战争)
- 1919年 美国总统威尔逊未能实现一战后和平计划(政治战争)
书摘:
巴尔沃亚站在巴拿马地峡的高山之巅向南眺望,看到了南太平洋的广阔水域,因此他把这片海称为“南海”,这是太平洋最古老的称呼。而当麦哲伦1520年穿越这片水域之时,竟然神奇地没有遭遇恶劣的天气和暴风,所以他们称其为“太平洋”。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最富创造力的壮年之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然而历史犹如人生,业已失去的瞬间不会因为抱憾的心情而重返,仅仅一个小时所贻误的东西,用千年的时光也难以赎回。
而判断一个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到底有多强烈,从他是否结婚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因为结婚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服从社会化的既定规则,接受整个社会对你的驯化。所以,结了婚的海顿与莫扎特都举止文雅、衣着华丽,甘心做一个宫廷的侍从;而独身的亨德尔与贝多芬则狂放不羁、不修边幅,富于反抗精神。
对于巴黎而言,莱茵河对岸的所谓敌人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不过是用来表述激情的修辞手段,而对于阿尔萨斯人而言,敌人却是一个看得见、感觉得到的现实,因为从加固的桥头堡旁、从主教堂的塔楼上,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正在开来的普鲁士军队。
我想出去走走,可能要在外面待一会儿。”(I am just going outside and may be some time.)
奥兹突然站了起来,“我想出去走走,”他对朋友们说,“我可能要在外面待一会儿。”其他人不禁战栗起来,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出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没有人敢说一句话来阻止他,没有人有勇气伸出手向他道别,因为他们所有人都怀着敬畏的心感觉到,劳伦斯·奥兹,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位英雄一样朝死神走去。
这些在所有时代都最最伟大的悲剧,作家可能只会偶尔创作,但现实生活却早已将其演绎了千百遍。
那时,新闻机构只关注那些经常发表言论的人,而他们不知道,恰恰总是那些读了很多东西、学了很多东西的孤独的人,往往是世界革命化进程中最危险的人。
一个年老之人,既不应该寻求死亡,也不应该推托死亡;不管死亡什么时候到来,人们都应该顺其自然地迎接它。对于坚忍不拔的人来说,不存在可耻的死亡。
他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其实可以算作是第十五个故事,读来不由让人唏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