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于我而言,是自我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在,也是我践行的一件事。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里,我在工作之余阅读了38本书,其中快速阅读了35本,深度阅读3本。答应写下这篇文章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下我是怎样做到的。
阅读书单
为什么要这样做
1、想看坚持阅读给我的生活带来哪些可能?
我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我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有力的审视自己的生活。最近很喜欢的一些大咖或在知识付费中崛起的人,他们那么忙还坚持每天阅读一本书,他们也在公众场合说他们的很多成功均得益于阅读。去年,我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我利用高效阅读的方法短时间内通过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今年年初,我也想看看持续、高效的阅读还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哪些可能性。在阅读中,我发现阅读给我带来了一些改变。
首先,通过大量的阅读后(2018年阅读了90+本书),我形成了一套高效阅读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加快了我的阅读速度,让我在同样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在书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养成了“带着问题”阅读、理解或和消化书中的知识点一定程度上让我看的更快了。到此,可能会有人会反对“带着问题”去阅读,认为阅读不能太功利化。而我认为,除了文学类作品需要细细品味不能这么看之外,其他类型的书籍可以尝试带着问题去阅读,尤其是工具类书。
最后,高效阅读让我快速、全面的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如我把《高效演讲》和《即兴演讲》两本书做个主题阅读,我能通过自我学习很快了解到如何演讲。
2、解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阅读,我能与智者对话,看看其他人在遇到我现在的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我学会了渡己渡人。
3、有趣、有料
每本书都有不一样的主题,同一个主题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观点、例证。在不同的书中,我看到不同的、有趣的、有料的idea,而这些idea都可以丰富我的生活,比如养成微习惯,用一页纸的方式书呈现出来,把年度目标视觉化等等。
如何做到的
我平时喜欢用Forest记录我阅读的时间,每天差不多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现在想想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并不算多。
1、时间的来源
1月份我坚持早起,坚持6:20起床,早起的1个小时里,只做一件事——快速阅读(以工具类书为主);中午午休前会有15mins的睡前阅读时间,但通常我不算在在内;晚上睡前会大约有40mins进行深度阅读,(以经典书为主)。在周末,我会把快速阅读的时间增加到1个半小时,深度阅读的时间增加到1小时。由此算来,我每天会有2个小时进行阅读。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时间
时间都是靠挤出来的。你重视什么,你的时间就花在哪儿;你的时间花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我不追剧、不看娱乐综艺节目,因为足够重视阅读,还特地把早起的1个小时和睡前时间都安排给了阅读。
3、阅读的秘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上,首先从感兴趣的领域出发,采用“阅读广度+深度”相结合的办法,用快读阅读的方式拓宽阅读的广度,深度阅读的方式延伸阅读的深度。
阅读成果可视化。针对阅读完记不住这一现象,在阅读后我会利用九宫格做一个阅读阅读输出,在九宫格中只要输出书中对我有用的知识,在AHA部分会记录书中的金句或者阅读的灵感,在to do部分则写下阅读完本书后可以采取的实际行动。利用一页纸的形式把书中的精华记录下来,把阅读的过程和结果都做可视化展示,加深阅读动力。
主题阅读。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主题阅读,能高效的理解书中的知识,也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
完成之后有什么体会
1、拓宽知识面
阅读完38本书的心得很多,每阅读一本的收获不一样,体会也自然都不一样。如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告诉我最重要的一个道理是“专注力>时间>金钱”,也让我明白之前楠友刘坚为何那么崇拜李笑来来时,并践行他书中的观点提高专注力,专注打造自己。在弘丹老师的《时间的格局》中,我看到了跟我们一样普通的弘丹如何运用“提升思维、投入时间和高效行动”三个步骤打开她的格局,在写作领域深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赵昂老师的《洞见》中,我看到:焦虑,是这一代人的常态。我们所有成功的结果,都是对认知的奖励。我们要善于构建学习的认知、践行验证认知和调整迭代认知的闭环,解决成长中的焦虑。
2、增强自信心
一天阅读1本书,一个月完成38本书,看着那厚厚一沓的九宫格笔记,这极大的增强了我阅读的自信心,让我更加有信息把阅读这件事作为一个微习惯把它融入我的工作与生活中,而不是一味的在那高喊口号“我要坚持阅读”,也更加理解坚持的意义了。
3、确立了自己的书籍标准
在这38本中,并不都是经典,阅读之后发现有些书读过一遍就可以了,而有些则值得读3遍以上。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也逐渐形成一套对书籍的筛选标准。
4、有种体会说不出但是很自豪
阅读对人的影响是迁移默化的。在日常与别人交流时,非常享受“你说的这个,我也知道”“不仅仅局限于此”的状态,当然这些状态很多时候都是在心里享受并未得意忘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