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保有余地 关闭一些选择之门
很多种情况下,我们所做的选择都是留有余地的:买可扩展式电脑操作系统,以备万一需要在上面安装最新的高科技附加功能;家长让孩子学习各种课程——体操、钢琴、法语、园艺,还有跆拳道,以发掘他们在某个项目中可能迸发出的天才的火花。
我们可能往往认识不到,无论哪种情况,保留余地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别的东西。提供多重功能的事物,往往我们只取其一,而其他的选项、准备都用不上。我们为了一些不一定重要的事情疲于奔命,却忘记了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这种傻瓜游戏得不偿失,但是我们偏偏喜欢玩,尽着一切努力,不让可选择的任何一扇大门关闭。
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写了一本书——《逃避自由》。他说,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令人眼花缭乱。这在今天的社会里表现得更明显。人们不断提醒自己,我们可以做到一切,可以成就自己期望的一切。问题在于是否能实现这一梦想。
我们有很多次次买下了打折商品,并不是因为真的需要,而是因为担心一旦打折结束,这些东西卖完了,我们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价格了。
在拼命的让各种选择的门都维持打开的情况下,相反,如果我们认识不到某些事物已经成了消失的房门,需要我们当机立断去珍惜,那么悲哀的另一面就来了。例如,我们在工作上加班加点,却没想到陪伴家人的时间逐渐变少。有些时候,这些“门”正在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关上,我们甚至察觉不到。给自己设置一个内在警钟,在一些最重要的“门”即将关闭时提醒我们,很有好处。
手忙脚乱地去保持所有选择是傻瓜的游戏。它不仅可能耗尽我们的热情,也可能掏空我们的钱包。我们需要把有些“门”自觉地关上,关掉某些小门当然很容易,但大一些的门(或者看起来比较大),关起来就很困难了。比如,通向新职业、新职位的大门关起来就很难,通向我们梦想的大门关起来也很难。我们和某些人的关系之门也是如此——即使它看起来已毫无价值。我们有种非理性的冲动,要让所有的门都开着。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去关。
而另一个难题是,假如我们把很多门都关了,只剩下两扇。或许以为容易选择了,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事实上,在吸引力大致相同的两种选择中做取舍是最难的。在这种情形下,问题不仅在于保留选择时间的长短,还在于到头来我们要为自己的犹豫不决付出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