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李正涛教授的专题讲座《提升品质思维,学会以理论的方式表达经验》。李教授结合自身以及国内外的例子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纯粹自己的品质,从繁忙的日常工作积累中凝练出思想,并且能够用科学的方式来表达。从而让经验理论化。
我们记得一部诗说成就了东方韩愈千年诗霸的地位。一部大教学论,成就西方教育的百年框架。魏书生从东北那嘎达走进全国教育者的心里,靠的是他的经验在用风趣、理论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好学生,好学法。好父母,好家教。魏书生先生用经验来提升思维品质,同时又用理论化的表达。来展示班级管理的小妙招及班级社会化分工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在他的班级里,不仅有公安局,有医院,还有法院等等。通过魏老师的分享,他这样说。教师的责任是在学生心理的原野上,寻找到那勤奋的、乐观的、好学的、积极的、已有的、上进的那些幼苗。帮他加油,帮他鼓励,帮他浇水,帮助它施肥,让它茁壮成长。
从教以后,我们反思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
1.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未来社会有用的人才。那学校教育实施的途径就是通过多彩课程来拓展学习的界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学科的专题知识教授,筑牢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从而有创造性的进行思维训练和技能培养。
2.以爱育爱,让师生彼此成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着眼于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技能,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唤醒师生的潜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3.生活化教育,培养合格公民。
教育,立足现代,着眼于将来。我们除了教授给他们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活生生的世界,同时保持孩子应该有的本真,启迪他的智慧者,也更是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爱自己、爱大家、爱祖国、爱人类的新五爱教育,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不伤害自己,不损伤事物,不损害他人利益,不坏事,不违法。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其实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底线思维。
其实教育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天赋,同时让孩子回归真实的生活,在真实生活去感悟,启迪智慧,培养他们创新创造能力。
关注人们的教育,才会让学科的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融通资源,能够创造性的开发创造活力的课堂。其实就是对国家教材生活相互融通的,一个建构,在这样一种能够彰显活力教学,同时能够健全是生命的人格。
和课程能够围绕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发掘孩子的潜能,同时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的能动性给学生自主自立的空间,那这样就会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拓展更多的课程空间能够发挥课程的多样功能。
李正涛教授的这个讲座其实就给我教育者提供了一条“阳关大道”——即学会以理论的方式表达经验。古人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一位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老师,培养出孩子灵动的个性与创造力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