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作者: 希思诺 | 来源:发表于2022-01-13 21:50 被阅读0次

这两天一直在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书籍内容不多,马上就要看完。但书籍内容确实是很平实温情的。

通读全书,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杨绛先生娓娓道来的曾经,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之前只知道钱钟书先生的妻子是杨绛,至于她有什么成就不太清楚,也没有了解过。

这次读她的《我们仨》也很偶然,是之前刷微信读书时系统跳出来推荐的,看着读的人数还挺多,评论这本书的人也挺多,于是就加入了微信读书书架。

杨绛先生的语言很朴实无华,但是对于细节描写却很深入,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也能看得出她的文字功底。

所以这本书虽然是关于她一家三口的回忆录,读起来却不觉得乏味,反而是满满的感动。

原来文字真的是有魔力的,只要有真情实意在其中,写出的文字都会让人感动。

杨绛先生也是特别的不容易,暮年之时丈夫和女儿都先她而去,留她一人与世间回味三人的一生,也幸好有这些回忆,否则晚年该是多么的悲苦。

而文字是有治愈能力的,她在回忆之时也重温了一遍过去。这漫长的回忆对于她来说或许也是一种慰藉吧。

接下来可以再读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这本书历久不衰,常读常新,也是难得的一本好书。

特别是它的名言:“婚姻是一座围城,外边的人想进去,里边的人想出来”,对婚姻总结的太到位了。

没结婚之前,急切的想要找到那个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可结了婚,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里,渐渐发现那个人不是自己理想的那样,于是各种摩擦矛盾。

好一点的情况,两个人还可以相互沟通协商,怎样改善关系更进一步,坏一点的,可能就会拳脚相向,鸡飞狗跳。甚至于离了之后,老死不相往来,更有可能给孩子留下永久的心理创伤。

《我们仨》中的生活描写虽平淡琐碎,但胜在温馨有爱,这也侧面说明了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智慧,他们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今天中午的面条依然延续昨天的配菜,蔬菜是昨天吃剩下的小半个洋葱,没有再放茄子,因为昨天的一根茄子两顿吃完了。

如果再重新拿一根茄子的话,今天一顿吃不完,切一半放到明天有可能坏掉,那就干脆不吃了。

但是又灵光一闪,锅里放了点紫菜,这个紫菜其实家里早就买了,一直在桌上的框里放着,我也看见过好几次,可是之前就是从来没有吃。

今天突然想起来,也是昨天群里看别人的聊天,说紫菜有催奶的功效。我的奶水不算太多,于是放了点,也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理在作怪吧。

没想到放了紫菜的面条味道还不错,跟之前的面条相比有一股特别的味道,还挺好吃的,也算意想不到的惊喜。

原来,不是所有的尝试都不可取,也有意外惊喜在等待。

相关文章

  • 《我们仨》读后感

    相亲相爱的我们仨,血脉相连的我们仨,无法分割的我们仨。 我们仨经历了人世间诸多苦难,最终却没换来诸多幸...

  • 2017.04.27“最美不过绛书恋”

    《我们仨》 1.①我们俩老了 ②我们仨失散了(思女儿,思丈夫) ③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回忆“我们”仨) 2.我们仨...

  • 我们仨

    我们仨 这个我们仨不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不过呢、也是家人、尊敬我杨先生、 我一直想写关于我们仨的所有小事件、每...

  • 我们仨

    我们仨不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们仨是地地道道的三秦汉子,是妥妥的画乡人。我们仨都是农村孩子,有着相似的童年,却...

  • 生活中的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 仨念“sa”。 仨汉字拆分左边“个”,右边“三”。 我们仨:三个不同人,又是统一的整体。 《我们仨》是...

  • 我们仨  第二部

    第二部 我们仨是谁 我们仨是谁?我们仨暂时还算不上一个集体,并非如杨绛先生笔下彼此之间都亲密无比的《我们仨》,但于...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

  • 2018-04-03

    我们仨!!!

  • 彩云易散琉璃脆——读杨绛《我们仨》

    我们仨

  • 我们仨:(一)招财记

    我们仨:(一)招财记 我们仨:(二)叫你名字你敢答应吗? 我们仨:(三)爱吃嘴的家伙们 民间有个说法:多抱小孩(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so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