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章题目看,《春之怀古》和《也是水湄》不像出自同一个作家,前者显得严肃老派,如怀古恋旧的白发老者,令人敬而远之;后者却清秀隽永,如喜欢做梦的豆蔻少女,令人遐想联翩。
但是,不愧为张晓风。简直怀疑,她是为了和读者开玩笑,才起了《春之怀古》这样一个略显老气不甚有吸引力的名字。抑或,故意运用对比手法,只为烘托那超凡脱俗鲜艳欲滴的正文内容?
整篇文章美得不像话,好像走进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鸟雀啼鸣,云烟袅袅,仙气飘飘。
看到如下这样的开头段,谁能不沦陷?调皮的雪,唱着歌,一路嬉戏,投入春泥。我早已忘却迟疑,和那一把雪一样,再也撑不住,将冷脸笑成花面,满心欢喜,满怀期待。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然后,没有任何停顿,作者用处处充满诗意的描绘带我们进入一场盛大的春之梦。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期间,又插上想象的翅膀,讲述了一个关于春之名的由来。来自远古时代,远远地轻轻地,呼唤一声,流传至今,不容置疑。这样的神思,新鲜有趣,令人耳目一新。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一个孩子,千千万万双素手......
他们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季节命名:“春”。
接着,鸟儿、花儿、风儿,绿树、蝴蝶、蜜蜂,这些春天里最常见的风景,经由作者的妙笔描摹,成了春之梦的绝对主角,如精灵一般,不同凡响。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只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结尾怎么样呢?作者终于点题,现实生活中森林已被严重污染,她多想回到过去,沉醉在那场春之梦中。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用美好唤醒人们麻木的心,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否则,终将自食其果。
怀古,是为了控诉,为了改变。这就是作者真实想表达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