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王小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我到过欧美的很多城市,美国的城市乏善可陈,欧洲的城市则很耐看。比方说,走到罗马城的街头,古罗马时期的竞技场和中世纪的城堡都在视野之内,这就使你感到置身于几十个世纪的历史之中。走在巴黎的市中心,周围是漂亮的石头楼房,你可以在铁栅栏上看到几个世纪之前手工打出的精美花饰。英格兰的小城镇保留着过去的古朴风貌,在厚厚的草顶下面,悬挂出木制的啤酒馆招牌。我记忆中最漂亮的城市是德国的海德堡,有一座优美的石桥架在内卡河上,河对岸的山上是海德堡选帝侯的旧宫堡。可以与之相比的有英国的剑桥,大学设在五六百年前的石头楼房里,包围在常春藤的绿荫里——这种校舍不是任何现代建筑可比。比利时的小城市和荷兰的城市,都有无与伦比的优美之处,这种优美之处就是历史。相比之下,美国的城市很是庸俗,塞满了乱糟糟的现代建筑。他们自己都不爱看,到了夏天就跑到欧洲去度假——历史这种东西,可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呀。
感
强烈的对比和精准的细节描述,是这一段开头打动我的地方。小波擅长用对比,塑造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跟着他的描述,似乎我们真的去了一趟欧洲,沐浴在中世纪古罗马的竞技场,走过古朴的英国小镇,进入到英国剑桥大学的石头楼里。
小波的这一段描写,让我想到了在江南古镇里游览的感受,也是一种浸润在历史里,仿佛和千百年前的历史名人在对话。
思
先来看小波的行文逻辑,抛出观点,欧洲的城市耐看,美国的城市乏善可陈。用具体描述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欧洲的城市耐看,耐看在古罗马的竞技场,耐看在巴黎有精美花饰的铁栅栏,耐看在绿荫里的英国剑桥大学。最后总结,这种耐看是因为历史。
美国的城市庸俗,“他们自己都不爱看,到了夏天就跑到欧洲去度假”,非常生动有画面感。
小波采用的技巧,对比和空间的转换,对比会形成一种强烈的落差感,让人产生信任。这也是文案中的惯用手法,一种产品说明自己质量好的时候,通常会从各个方面和普通产品做比较。
细节上,小波的用词很简单,“古朴”、“优美”、“乱糟糟”,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一定是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