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这个习惯对我的影响有多大,但是从他的存在到被我注意到,已经20年了。
不对,我甚至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存在的。
这个习惯就是“不确定语言”。当然了,这个名词是自己瞎取的,基本的表现就是不论场景和需求,都在语言或者文章上用大量的不确定语句或者否定语句。比如,应该吧,也许吧,大概吧,可能吧。这个吧字真的是牛,只要有他,瞬间开始怀疑语句的确定性了。
我是怎么注意到的呢?俗话说以人为镜,我有一个朋友,他说话就是这样,听的我就很不舒服,我一生气,就发觉自己也是这样,自然也没理由指责别人了。
还有我自己的口头禅,这点是别人指出来的,基本上和别人讲过或者回应的时候,我都是先来一句“不是”,类似这样的否定语言,而且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是从否定开始,说完了再正常交流。自己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语句,尤其是突然被人搭话的时候,就会条件反射地来上一句。
被人点出来之后我才发现这样总给人一种自我逃避的感觉,模糊事实,否定结果。知道了这点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是怎么讲话的,控制自己不去定语言的使用。
不过我似乎低估了习惯的力量,在我开始写简书的时候,我发现在文章中会出现很多“吧”字,幸好我可以回头读自己的文字,不然可真的发现不了。现在的文章里很少出现吧字了,都已经被我有意识地替代和去除。不然的话,整篇文章读下来真的令人难受,似是而非。
就冲这一点,我就得感谢简书和写作。之后也会断断续续更新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