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汉语教学发的论文,果然不一样。比前几天看的结构更清楚,更有实验意义。实验的bug 直接在论文不足之处写明。
引言
近义词偏误多。目前研究不在此。有关如何教学的研究少。
现有近义词教学的有关看法不一:显性教学、隐性教学各有论述。显性教学的方法也有不同。
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对此进行探讨,对比不同的近义词教学处理方式的效果,寻求好的教学模式。
实验
实验问题:
1. 课堂上进行显性辨析是否有用?
2. 接受式和发现式显性辨析,哪种更有效?
实验方法:
被试:实验一组 接受式教学处理 实验二组 发现式教学处理 实验三组 对照组,隐性教学
实验材料:
10组近义词辩析材料(每组含三部分:差异规则说明(句法、语义、语用)、例句、练习)
实验程序:
4个阶段:前测(第一周)教学处理(第三周)后测(第四周)后续测(第七周)
前测:测量学习者对近义词差异的已掌握程度。从中筛选需要进行教学处理的近义词和被试。
从16组备选中筛选出得分较低的近义词组作为目标词。
筛选出得分率低于70%的被试作为正式实验被试。
三组被试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
举例说明每组教学处理的方法。
实验结果
三组被试的前测、后测、后续测正确率
用SPSS15.0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三组前测无显著差异,只对后测、后续测进行比较就可看出教学处理的效果。
一组、二组的后测、后续测正确率都显著高于三组隐性教学处理的正确率。
实验二组后测、后续测正确率高于实验一组,差异水平分别达到p=0.048 p=0.003
说明,发现式比接受式好。
讨论
显性教学的必要性
前人认为隐性教学好,是受克拉申输入假说影响。
但本实验结果,说明,如果没有接受显性的近义词辨析教学,仅仅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对近义词差异的习得非常缓慢。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1) 近义词差异细微,不易发现。2)学习者对近义词不重视,偏误容易石化。
发现式教学的优势:
发现式有需求情感因素。激活学习者。
教学处理对近义词差异习得顺序影响不大
印证Pienemann 1984的观点,第二语言的可教性受制于语言的可学性。
语言习得要受到学习者对语言认知和语言处理能力的限制,有习得顺序,不受教学处理的影响。以一组词 证明 证实的得分率为例证明。
四道题分别考察句法和语义。三组被试对每道题的成绩规律一致。得分高的都是句法题,得分低的仍然是语义题。
但不可否认,语言教学若得法,可以加快习得速度,提高语言的准确度。
结论
实证证明,显性的近义词辨析能够显著促进二语近义词习得。发现式bi接受式效果更好。
近义词辨析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速近义词的整体习得,对近义词差异的习得顺序影响不显著。
启示:
应该增加学习者在辨析任务中的投入量。
对近义词语义差异的辨析力度应大于句法差异。
教学中应注意例句的选择、展示、讲解。
本研究不足:
有局限性。本研究只证明了显性近义词教学的有效性,比较了两种显性教学模式的效果。但无法对显性近义词教学和隐性近义词教学进行直接比较。因为本实验无法直接说明显性优于隐性。因为实验组学习时间比对照组(隐性)时间长,若进一步加大隐形教学处理的语言输入量,使其学习时间与显性教学处理相当,效果还有待证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