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
——记三岁儿子的“闲言碎语”
大寨一中 高元节
“碎碎念”一:
老师说:谁读的棒,就给谁发奶喝!
“碎碎念”二:
老师说:妈妈是很喜欢我的,很爱我的!
“碎碎念”三:
老师说:要排队上厕所,男生去男生厕所,女生去女生厕所!
“碎碎念”四:
一首儿歌(带手势):小蚂蚁快回家,外面天空下雨了,滴滴答滴滴答,路上溅起小水花,蜗牛藏在房子里,兔子藏在蘑菇下!
老师说:是这样读的,不是那样读的!
……
上面的话语,是我自暑假以来陪伴儿子期间,儿子常常说的一些话,刚上幼儿园两个月的三岁儿子,不经意间就会拿出她老师的“圣旨”给我“讲理”,或者是他会自己运用到一些生活情境和家庭场合里面,而且大多情况下还很合适,踏进幼儿园,对儿童来说,意味着第一次重新建构对世界的认知,对生活的认识。
幼儿园里的生活对儿子充满了新鲜感,老师在儿子面前充当了父母,爷爷奶奶以外的另一个全新的“大人”的形象,儿子对老师大多是听从、顺从的,由于工作,我并没有每天接儿子上下学,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每次听到他奶奶问他:你今天学的什么呀?我就在旁边觉得特别想阻止她对儿子的诸如此类的问话,毕竟是老人,毕竟没有关注过儿童教育,所以我还是忍住了,“学了什么?”是知识层面,“开心吗?”是情感层面,“和哪个小朋友做了什么游戏?”是生活交际层面的……这些远比知识更重要,“今天的奶奶们”就开始关注知识的获取情况了,那试想“明天的奶奶们”一定会关注考了多少分,班里谁考的最多等等,此类的“奶奶带孙子”,孙子会怎么成长?
暑假里,我有了专门的时间陪儿子了,心里特别高兴,虽然没有特别完美的去计划,规划暑假生活,我相信——点滴之处皆陪伴,细微之处皆教育!我每天陪儿子阅读,给他听一些国学读物、儿童故事有声读物等,还有画画,还有做游戏!因为他还小,每一件事我都会参与其中,这个参与并不是替他做,而是一起做!
在一起并不是陪伴,陪伴是必须在一起的!在一起的生活,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已经是一个良好的教育了,有些教育不是说的,是潜移默化的,是悄然而至的,是悄无声息的,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有时候,我特别欣赏自己的儿子,不是因为我关注“赏识教育”,才有意识的去捕捉他的精彩,而是真实的生活画面,让我不得不驻足观赏他的表情,眼神,动作,也不得不停下来欣赏他的神情,动作,也不得蹲下来再听一次他刚才说的那句话,我认为这个第二次的“听”才是“倾听”,是用心的听,带着情感,带着爱,它是有温度的!
有一次,我在做饭,他在客厅里垒积木,不一会儿跑过来喊我:“妈妈,你看我垒的高不高?你看我垒的像个什么?你陪我一起玩吧……你垒一个,让我看看呗……”这是他的内心需求,还没等我回话,他已经拉着我的手了,我本打算给他解释,拒绝他,可是我没有,我随机说了一句:“你是不是想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啊?”他马上就特别开心:“对啊……”当我看到他的“作品”时,我就皱着眉头说:“你的小脑袋里面装着好多惊喜,让我猜猜今天的这个……”
他的眼睛很专注的看着我的,等着我要说的话……最后呢,我就给他讲了妈妈要做的事情,也邀请他一起参与,他也特别开心,记得那次他还主动给我洗黄瓜……其实,这一段母子对话,真的就是一种无形的引导,是一种对他成长的关注,也许不超过三分钟,这就是交流,沟通,也许没有说到“你应该……你不能……”等等这样的话语,好多人可能觉得教育孩子就是教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不正确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好多家长会当做教育孩子的经典句子,其实,想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让他感觉是在执行任务或者是为了完成妈妈的指使,因为这样他们会有心理负担,他的感觉会觉得做哪一件事都是为了妈妈做,这样对孩子成长并不好,就像儿子说到“老师说——谁读的棒,就给谁发奶”一样,其实他自己对“棒”的理解,很浅显,有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棒”,不过听老师说,我的儿子,每次都是特别大声,特别用劲儿的读,可能他就是想喝到奶,如果没有奶,我相信他也会那样读,因为他不懂得“付出与回报的辩证关系”,更不懂的得“表现与索取”,他只是在做他会做的一件小事——读儿歌!我不再纠结于老师给儿童说那句话合适不合适,我只想让儿子明白:人生路上,不是每一段路都有奶喝,有或者没有,都应该一步步前行,甚至是负重前行,任重而道远!
还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奶洒到了床上,我当时并没有看到,幸好我没有看到,因为看到了,我会不自觉的先开始我的“碎碎念”——呀,怎么回事儿……我的儿子走到我的身边说:“妈妈,妈妈,我把奶洒床上了……”他的表情已经很严肃了,他知道是自己的做错了,我就忍下了我的“碎碎念”,就问他:“咋了?”他又说了一句话:“俺老师说——妈妈是很爱我的”我的所谓的“盛气凌人”的要训斥的冲动瞬间崩塌,他的这句话把我的“冲动的小魔鬼”敢走了,感谢儿子没有让我生气,因为我的情绪会影响他的成长,我就说:“你这次有点儿不小心吧?”他就赶紧点点头,眼睛始终是看着我的脸呢,他又说:“我不是故意的!”天啊,这句子都是从哪学的,还用的这么合适,他说小猪配齐都是那样说的,他还说“猪妈妈在工作的时候,乔治都不能打扰她妈妈”,我的心彻底被他融化掉了,接下来我就让他想办法,怎么把奶擦点,还给我说了这是一个小秘密——不能让爸爸看到,后来我们俩一起用湿巾,还有湿毛巾擦了好多遍……
父母带孩子,其实跟儿子接触以来,我觉得是儿子在带我,他改变了好多地方,他的心灵很柔软,也很纯洁,我要继续用带着温度的话语和他谈话,而不是一副“大人”的模样,相信儿子,当我放下手机,放下电脑,放下工作,放下忙碌,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儿子,不是他变了,而是我的心态变了,我懂得听他说话,听他说完话,我懂的等他先给我说话,我懂得让他自己先想办法,我也懂得“在一起不等于陪伴”的含义。
慢下来,守候,等待,才是最好的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