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亲人,有朋友,也有职场中的同事或者合作伙伴,在互动中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我们在这些交往中关注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利益和情感。这里的利益是指广义的利益,不局限于金钱或者商业利益,还包括对权势的依赖、对名誉的获取以及争取各种机会等。利益和情感也没有一个绝对清晰地界限,很多时候我们培养情感是为了长期的利益,而有了共同的长期利益之后自然也会产生情感,大多数的交往都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只是侧重不同而已。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通常情况下,单一的逐利为目的的交往,是不可能长久的,基本上都是昙花一下,例如我们在职场上的大部分关系随着利益交换的结束而不再联系了。而最终能够长时间保持交往的,一定是以情感作为纽带链接的,而逐渐淡化了利益关系。而且情感的深厚程度往往与时间的长短和交往频率呈现正相关关系。时间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它让情趣相投、价值观一致的都沉淀下来,而那些功利性很强,或者仅限于酒肉朋友的关系,随着时间流逝也就慢慢疏远了。
谈到交情,古人为我们树立了很多的样板,既有超越贫富的贫贱之交、车笠之交、杵臼之交,也有共同价值取向的肺腑之交、忘年之交、莫逆之交、忘形之交,也有经过时间沉淀的竹马之交、再世之交,更有历经困境之后海誓山盟的刎颈之交、八拜之交、金石之交、患难之交,所有这些以情感为纽带的交情都比利益相交更持久,稳固,更重要的是,在危难时刻,他们能够挺身而出,尽己所能,倾囊相助。
除了利益和情感之外,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关注的更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了解自我。所有的关系都是一面镜子,一方面从朋友的反馈中,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在互动中观察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应和想法。
为什么说交往中了解自我比关注利益或者情感更重要呢?前面提到了,追求利益大多是短期的,而情感的维系也不可能永恒不变。而导致利益和情感变化无常的,恰恰是我们的思想和念头,正是这些思想内容构成了“自我”的存在。也就是说,自我是决定人际交往中彼此情感和利益获取的底层机制,当你真正了解了自我,才有可能建立起一种真正健康的、持久的关系。
那么如何观察自我呢?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当我们与他人互动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某个反应或者某个想法出现的时候,不要急于识别和评判,要不带好恶地去看这个反应或念头,直到那个反应慢慢褪去或消失,不要用头脑去干预、去加强、去阻止和控制,静静地让它彻底绽放,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看到真实的自己,真正地了解自己。否则,一旦有好恶的评价出现,就会引起一系列的与事实无关的头脑反应,了解便在那一刻停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