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92篇.
昨天,我们推出一个重要的模型--水池模型。我们做任何商业项目,无论初心如何,最后的结果必须是水池里的水是否不断在积累。同时,为了讲清楚道理,我们对实际业务做了简化,推出了三个假设中的电商公司,分别代表在这个水池模型下,电商公司的三种基本的发展模式。这三种模式都能增加水池里的水---这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把这三种模式给命个名
生存模式--第一家假设公司
性价比模式---第二家假设公司
品牌模式---第三家假设公司
性价比模式和品牌模式都是在生存模式下发展出来的,属于不同的运营策略下所运行的结果。所以,我们重点以生存模式为基础进行分析。在开始之前,我们再归类一下三家公司的一些共性:
收入(进水口):电商公司的收入都只来自卖产品。我们谈论的是普通的电商公司,当下,众多电商公司,绝大部分都是卖实物类产品。所以公司的收入上占绝对大比例的一定是卖产品收入。所以我们在收入上获得现金只讨论规模(水量)和速度(水流速度)。当然,如果是书店或者收入结构多元化的项目,其收入结构就必须分析,进水口将变成多个,这个我们不讨论。股东的现金投入也是一个进水口。
支出(出水口):支出的现金维持业务的正常运作,其结构比较繁杂,不过,我们还是来化繁为简,根据支持的类型,我们把支出归类为固定成本支出,变动成本支出,推广成本支出。也就是出水口变成了3个。对于昨天我们说的生存模式公司对应的就是40w,50w,0.
留存(水池水量):
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生存模式下,这4个端口的水量变化对水池水量的影响。
水池水量:=进水口水量-出水口水量
周转的作用:
假设我们完成100w现金收入不变,而要完成这100w就必须支出40w固定成本支出,50w的变动成本支出(货品采购),但是,这样的事我们一年可以干2次。也就是说第一次货品全卖完,马上进货,又卖出一个100w来。那么,我们的留存一年就变成了20w,而股东初始现金投入呢?仅仅是第一次开始时需要的投入总和---90w(50w+40w),你总得启动这个水流,第二次开始时,你第一次的现金收入已经有100w了。
因为周转次数增加了一倍,回报呢也增加了一倍。如果每个自然季度都能做到一次周转,回报就会是4倍。周转次数的变化对回报收入的影响是倍数效应。对于生存模式公司,9次周转就能收回投入,并且业务还在,9次以后,除了收回成本,还拥有一个不断产生可自由提取现金(水池留存)的业务。如果找到了一个固定收益的品类,那么你最要紧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周转次数。实际上,现实世界里,大多数电商公司都在努力提升自己业务的资金周转效率。
供应商付款条件的作用:
因为你一年能做4次周转,那么你一年必然就有4次采购货品的现金支出,而且相当规律,这样的话,供应商的条件会松动,他会允许你每次先付50%的现金,就可以拿货,下一次再采购时补其余下的50%,你开始慢慢付钱了。一年下来,你的水池里会多出25w的现金(任意一次采购减少了50%,也就是到年底你可以自由使用的资金变成了40w+25w=65w,相当于水池的水量扩充了50%以上。只要你的业务不停止,这部分现金你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关键还有一个效能,多出来的65w存量现金,如果在第二年全部投入到货品采购上,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从第二年开始,你每次周转可以留存的现金量为:130w-65w-40w=25w,4次就是100w,供应商仍然给你50%的条件,那么你实际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变成了100w+32.5w=132.5w,如果年复一年下去,你可以自己算一下5年以后只要业务继续在运作,产生了多少自由现金流,水池变成了多大.
今天先写到这里,明天将继续探讨,明天将在今天的基础上加上现实竞争和业务现实,今天讨论的是理论模型,实际上现实世界没有这么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