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一直以来总是觉得自己说了什么话,已经表达得够清楚,对方应该已经跟自己达成了一致。直到宝宝到来,老人参与到家庭生活中,不同的观念相互碰撞,慢慢发现很多时候自己不能够被理解。刚开始觉得老公变了,以前啥都让着我,现在怎么会跟我争辨。后来静下心来跟他沟通这件事情,才发现之前我说的很多话,我表达的跟他理解到的相差很多,很多甚至是南辕北辙。
为什么会这样呢?
1.过往生活经验不同,本身对语言的理解就不一样。
比如我的老家,说“总是”这个词,十有八九都是贬义,“你总是这样”,往往表示责备。老公老家,说这个词就比较中性。基于这点不同,有次他说“你总是这样”,我生气了,他没get到点,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生气。
所以,有些时候,别人说了什么话,觉得受伤,别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数到10,平复情绪,然后再跟对方说你的感受。奔着解决这个问题去,不要带着敌对情绪去。
2.个体表达的能力与理解的能力的差异
这个事情在工作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尤其是多项目跨部门合作中。多项目跨部门合作多半存在着资源互换,在资源互换中,我们分别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产品需求,看似双方都理解了,但真的理解了吗?每个项目经理都有自己的产品需求,陷在自己的想象中,想当然地认为,我表达得已经够清楚了,对方也已经理解到我想要什么,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然而很多时候,每个人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差异,会导致沟通没有达成真正的一致。我也曾经因为这种虚假的一致和别的项目经理发生过很大的冲突,认为对方歪曲事实,没按照约定做事,甚至开怼,伤人伤己,并且对项目推进也造成很大的阻碍。
当我把这个事情描述给老公听的时候,他说只感受到了我的生气,没感受到对方有多大问题,甚至还说对方也并没有歪曲事实,因为你们没有达成一致。我当时一愣,仔细想想为什么她会理直气壮跟我怼,很可能她跟我一样的感受,觉得我歪曲事实,没按照约定做事。
所以,我们在这类沟通中,一定要仔细确认,真正明白双方的需求,然后把确认的事项,写下来,发邮件保存。这样就能减少不必要的争端,稳步推进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