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篇
最近在升级生涯规划咨询层面的技能,正好公司集中招聘,让我有机会能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给出个人成长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你们。
在这篇文章里,你能获得以下几点:
应届生的能力维度
资深员工的能力维度
以及,给受困于职场的你一些建议
说明:本次岗位招聘是对互联网设计师的应届生和资深岗位,能力维度可以映射到其它专业岗,你可以从专业、通用能力、才干能力分析自己的岗位能力。
01
初级从业者的能力维度
个人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才干。
对于应届生,用人单位更关注的是候选人的成长潜力,所以相对来说,面试关注的优先级分别是:成长力>通用能力>专业基础。
而热爱度、个人知识与岗位的匹配度,则决定了候选人在这个岗位上能走多远,以及,候选人对该岗位的满意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职业状态。对企业来说,影响岗位的稳定性。
面试时的状态是这样的,第一步了解候选人基础的专业背景和能力,基于典型案例,判断专业思维、专业技能的水平。在第一步沟通过程中,能初步判断候选人的沟通能力、逻辑能力,通过事件和经历的沟通,能判断自驱能力。
其次,跟候选人聊聊行业、趋势、个人爱好、观点和看法,除了能了解他对行业的热爱,还能判断他的成长力,他自我成长的路径和眼界的宽度 ,通过爱好、专长、成就事件,能初判价值观和思考深度。这些能力在参与到实际工作后,具备更有潜力的成长性。
02
资深员工的能力维度
对于资深员工,用人单位更关注的是候选人升级版的通用能力,所以相对来说,面试关注的优先级分别是: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岗位匹配度。
企业中岗位分工明确,很多人的入行都是从很细分的领域做起的。但随着职业能力的晋升,眼界需要逐步开阔。以设计师为例,刚入行只需要掌握设计技能即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这还不够,还需要了解设计能对产品带来哪些数据上的提升、对产品当前阶段关键性问题的贡献是什么,再往后,还会基于企业战略,推演产品的关键目标,以及能为这个目标制定怎样的设计策略,设计手段,才能更好的辅助业务达成目标。
所以在资深员工的面试中,尤其看中候选人的战略思维,能够帮助他基于产品现状快速判断设计策略,看中他的结构化思维和协作能力,这能帮助他拆解目标,有力推进设计落地。
工作多年的人极易出现职业倦怠,对主动性、热爱度、岗位匹配度的沟通,能判断他入职之后的责任心,主动承担这个级别员工的职责。
03
给受困于职场的你一些建议
综合众多的面试者,他们表现出一些共性,初入职场的人,容易折在成长力、专业基础的夯实程度上。资深设计师 容易折在升级版的通用能力上,如果工作5-6年,还是只能看到界面设计这狭窄的问题,那他在职业匹配、通用能力的培养上,大概率出现了问题。
在我的来询者中,问题大多是职业发展问题、职业选择、职业平衡的问题。
他们都表现出一些共性:
1、对岗位不热爱,如同鸡肋
2、职业提升/转换遇到困境
结合我的生涯规划技能,给你一些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找对方向
为什么很多人会在工作很多年后 才会去关注方向问题?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在这个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但时间并没有被浪费,下文和你解释)。
因为,在 工作的前几年,人们更关注的是生存问题,即能不能赚到一份工资养活自己。大多数应届生靠专业知识和技能敲开了职业的大门,并在2-3年内不断获得收入提升,这给了他虚假的满足感。如果不是内心有明确的方向,这极易让他迷失。当工作到5-6年时,职业到达一个瓶颈,薪资不涨、职位不升。继续做下去,回馈不能满足内心,很多人也是在这个时候 ,非常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职业方向。很多人在多年的职业消磨下,甚至丢失了真正能让自己热爱的事情是什么。
像登山一样,山选错了,走到半山腰,要么硬着头皮上,职业生涯郁郁寡欢,要么再选择另一座山,重新启程,而这会耗费巨大的心力。方向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职业方向的选择,不管你是即将毕业的应届生,还是工作几年面临瓶颈,都可以来找我聊聊,我将运用一些专业的工具来帮助你明确职业方向,及时止损。
二、明确的规划
稍微有些项目管理经验的人,都能明白规划的重要性。目标明确,才能分步骤、有计划的去实现。人生就是一个大项目,也像实现社会主义一样,需要5年规划、10年蓝图。
但当我在跟应届生聊的时候,几乎没人能明确说出自己的长期规划,甚至职场很多年的人,也不明确自己的长期规划。更多的,是能看到短期的技能上的提升,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如果没有长期规划,短期目标有可能会欺骗你。就像,对应届生来说,短期目标不是找一份工作,而是找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来职业起步(你品,你慢慢品……)。
我初入职场时,有个同事很特别。他以程序员的身份进入公司,却在3个月后成为上司的私人秘书,奇葩的上司还给他降了薪,工作量却翻倍。曾经我们几个新人聊天,他说,我想创业,我根本不想编程,换到私人秘书我都快揭不开锅了,但我能从他那知道老板是怎么思考的。
那是在10年前,创业还不像现在这么普遍,我觉得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后来的路也一如他的规划,1年后他找渠道联系了一个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进入一个10多人的小公司联合创业。到今年为止,他创业4次,且小有成就。
如果不是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规划支撑着他,一步步看似匪夷所思实际在朝着目标前行,或许他也会成为我的来询者之一。做着一份不爱不恨的职业,10年后面临中年危机。
如果你有目标,却不知道如何达成,来找我啊,用我十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帮你制定规划哦。
三、积累通用能力
我曾经有一个在硬件设计领域积累十几年的来询者,面临职场危机时,一筹莫展。工作十几年,希望能够掌握一个产品方向,带领团队,但现有团队没有机会。同时受困于年龄,觉得设计师不是一个能干到老的职业。其实很多互联网从业者都有这种困惑,35岁是一个转折点,要么维持现状,被动等待被裁员,要么转换平台,进入中型公司转型管理,要么尝试突破新的职业方向,有成有败。你所倚仗的,就是这么多年职场经验赋予你的能力。
在开篇提到的能力的三个层次中,知识、技能和才干,技能和才干,是可以迁移的。
一个从业5-8年的人,比之一个应届的新人,你的优势到底在哪,肯定核心不是知识层面,知识层面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是越来越小的,而技能和才干是在不断积累的。或许你经历过产品从零到一的过程,或许你经历过公司起死回生的艰难历程,又或许,你面临过毫无知识积累的新领域却能快速上手的过往……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你的财富。
在从零到一的产品中,你掌握了思考用户、业务、市场、数据、销售的技能和才干。在公司起死回生的过程中,你和团队一起思考对策,寻找契机,制定规划,拆解任务,一步步达成目标。在面临新领域时,你和伙伴经过调研,寻求机会,勇于尝试,积累经验形成方法、建立标准化流程……所有这些,都是你的宝贵财富,让多年的经历真正成为你的积累,成为你下一份选择的阶梯。
关于如何梳理你的技能和才干,我有一些关于成就事件梳理、成就事件夹等一些方法,欢迎来询哦~
后记
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下,80后、90后的成长过程,有太多家长的印记。专业方向是家长选的,考研考博是家长建议的,考公务员是家长坚持的,甚至找对象也得先看家长是否同意。我见过工作10年却从未感受过工作激情的人,也见过博士毕业却要转方向为自己而活的人,也有追到了梦想却被价值观左右放弃的人……诸如此类,形形色色。
只是,作为一个有自我觉知的人,只有你自己,最明确什么事情能让你魂牵梦绕夜不能寐,最明白你的优势和短板,最清楚你要寻找的,是一份光鲜亮丽的高管职位,还是采菊东篱的悠然自得。我们追求的,无非是符合个人价值观的内心平和。
以上,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早点在职场中觉醒,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 ,快乐成长。
附图送给我的来询者们,春天到了,光明也就不远了哦~~
作者公众号:弗里达Frida
终身成长理念践行者
ICF国际认证个人成长教练
生涯规划师
正面管教讲师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咨询师
12年BAT互联网设计/管理经验,自由撰稿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