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打卡】第155天/思索教育的模样

【读书打卡】第155天/思索教育的模样

作者: 党睿 | 来源:发表于2021-08-06 10:22 被阅读0次

    2019年遇见一个很漂亮的女教师,听说她在一个很贫困的乡村教书,班上总共六个孩子。那时候我问她:没有想过换工作吗?她抬起头,用漂亮的眼睛注视着我说:为什么要换?

    那一刻,我的心颤抖了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去问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问呢?我为自己的浅陋而羞愧。

    《山海情》里那个驻守一生乡村的白老师,他为了什么呢?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电影里一幕,黄沙漫天里,老师背着孩子给学生上课,然后用坚定却慈爱的眼神看着学生说:一定要走出这片黄沙地啊!我在想,走出去之后呢?之后的之后呢?

    今儿读的是《教育的100种可能》里面《张春银:乡村教育的默默守望者》相关内容。30年,扎根乡村,不离不弃。这份认真坚守和倾情付出,本就是一份教育的力量。

    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差距是什么?经济发展程度。因此而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什么?教育质量、受教育水平、医疗水平、视野差距……

    循环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结应该是“教育”。1998年,读高中的我,妈妈说“走出秦岭吧!读完高中,翻过秦岭,就好。”当真的离开了大山,走进了放眼看不到一点起伏的开封,走上一座小县城做起了普通的高中老师。除了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我实在没感觉到有什么特殊之处。秦岭,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有了盘山公路、有了隧道、有了高速公路。大山再也阻挡不了人们的出行。

    可是,我们那个村子里面的小学已经被杂草掩盖了操场,校门的锁已经斑驳生锈;我们那个镇上的初中规模一直没有多大变化,班额依旧很小。随之而来的是家长想法设法带小孩去市里读小学、初中,高中也有它的骄傲和革新。

    16岁不到,不能去打工。可是依旧不断有年龄较小的同学辍学、打工、成家……当我走进高中,我的初中同学很多都已经外出打工了。当我走进大学,我的小学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20年,我们的乡村,除了房子翻新,其余的变化都让我陌生和迷糊。如果我的学生,也如此选择,我会难过许久。

    曾思考过自己第二个十年教学规划。近期我反复在想的是:我教出来的孩子,有礼貌吗?温暖吗?坚强吗?会自如的表达自己吗?10年后,他们会回来吗?

    原来,离开学校,学生会忘了每一次的考试成绩、会忘了老师教的很多知识。老师也会忘了那些数据和知识。离别后,我们的记忆里都只剩下了人和情啊!经济差距一直存在,我们对自己的家乡一如既往的依恋,那份“乡愁”是浓浓的惦念。

    教育,不能直接降低经济差距,因为差距天然存在且会日益加剧,因为发达区从不会故步自封。但是,教育除了能够让每个人遇见更好的自己。还应该让我们的是非观更清晰、我们处事更从容、我们应对困难更坚定、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接纳且愿意继续努力。教育,是绿色的,它让人总是充满希望。

    终于,我不再彷徨自己行走的方向。教育,终其一生,不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个青少年的正面影响和感染。它与学段无关、与地点无关、与经济无关。它只与我们的理解有关。教育的意义本就是内心的丰盈过程。

    不论在任何时候,用心用情执教吧!因为教育,没有回头路,一往无前的行走吧!教育最本真的样子特别朴素真实。

    所以,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让教育功利化,那就是在扼杀它。千万不要让教育地域化,那就是在给自己的困难找借口。一定要认真的去循着教育最本真的样子去努力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打卡】第155天/思索教育的模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eb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