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支教的路上(四)

支教的路上(四)

作者: 琚清 | 来源:发表于2023-09-04 21:48 被阅读0次

萨纳勒带着一顶鸭舌帽,脸圆圆的,总是面带微笑,今天他是第一个主动来到我身边,仰着脸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我说:“老师,您看我的脖子,过敏了!”我看见他的脖子上都是红印,不知是过敏还是因为痒挠的 ,他的眼神里除了无奈,更多得是想靠近我说说话,我下意识地用手摸摸他的脖子,很烫:“这是紫外线过敏了,让妈妈买个脖套,这样就不晒了!”他摇摇头说:“老师,不是的,我中午回去吃了个桃子,就成这样了。”我顿时感觉无能为力且自以为是,这是我第一次说的与教学无关的话,却是感觉来到异地他乡最亲切的对话,不免想起曾经当班主任的点点滴滴,心中怅然。

这时一个脸色黝黑、牙齿白白的女孩子过来,问我:“老师,你是临河的吗?”我摸摸她的头告诉她,我是包头的,她微笑地说:“我有个在临河住的亲戚说话和您一模一样,我还以为您是临河的。”她在极力地与我交谈,我暂时忘却我曾经的孩子们,这时上课铃响了,孩子们陆续坐在座位上,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看着我。我想到了临走时欢送会上曾说过的话:也许地球的不同经纬度有一群孩子等着我,想想真是缘分,一开始我的授援单位是八小,但是来了八小不需要语文老师,又分在八中,而我是小学教师,不能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后又分到了蒙古族学校,起先是三四年级,后来又调在了现在的六一班,所以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缘分,注定我要与这些孩子们相识、相知、相爱……去和孩子们一起探究知识的奥秘、撬动生命的力量,叩响人生的每一个音符。

“上课!”孩子们掷地有声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思维,我随即回到课堂,许是机缘巧合,此时此景,我来的蒙古族学校,教的蒙古族孩子,而第一课恰恰是老舍先生的《草原》,一幅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端奶茶、上手把肉、跳舞唱歌、骑马摔跤,把认为最好的东西款待客人,课文情景交融,孩子们握着我的手,体会“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这句话,仿佛也是欢迎客人,让课文情感得以升华,从所学内容想开去,想到了真诚、想到了热情、想到了蒙汉情深,想到了老师不远千里来教蒙古族教蒙古族的孩子,而蒙古族的孩子也愿意学习汉语言,这难道不是蒙汉情深吗?这无意的巧合让有意的讲解注入了新的内涵,我想孩子们更能理解《草原》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胸怀宽广,还有留在骨子里的民族相融。

下课了,希吉日老师亲切地走进来,告诉我可以用她的电脑,打印东西可以去她那里,还不忘带给我班级花名册,还一一介绍学生的各种情况。她的眼睛那样明亮,像草原夜空的星星一样,璀璨夺目。

从学校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没有了白天的燥热,聆听着从沙漠吹来的旷野的风,感觉充实而有力,如我一样……

相关文章

  • 支教路上

    体育学院 17级社体 韦仕丽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回想寒假为期十七天的支教工作,心中充满...

  • 支教路上

    祖国的地大物博在西北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巴车从高速公路跑到省道上,又从省道到乡村公路上,穿行在乡村土路,除了...

  • 支教日记♥支教路上,任重道远

    你只有踏上了某条路,才能看到专属那条路上的风景;也只有看到了,你才清楚,你走的这条路每一步都算数。支教的这些日子里...

  • 走在支教的路上

    清水河,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曾经多次驱车来到这里,看这里的山,游这里的水,听这里的蛙鸣,从今天开始,我要在...

  • [云南支教札记]目录

    云南支教札记(一)【启程】 云南支教札记(二)【印象】 云南支教札记(三)【霓裳】 云南支教札记(四)【秘境】 云...

  • 散文:支教路上

    今天是去潍州湖支教的日子。早上值完勤就沿着白浪河上路了。这个点,晨练的人差不多也回了。上班的人也走了...

  • 支教.在路上

    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何去贵阳支教,是因为张娴妮学姐文章的触动,但更多的,我想,是一股劲。年轻人的劲,读书人的劲,总...

  • 支教(四)

    走到医院门口文老师伸手拦下一辆出租车,结果就看到陆通从车上下来了,看到文老师和刘子安他赶紧凑了上来询问检查的...

  • 走在支教的路上二                        

    就从我今天抓拍的照片说起吧。 早上7点,就有学生陆陆续续到校了,每天早上6:50开校门,会有值...

  • 支教路上的那些花儿

    今天看了子心老师的文章,讲述自己到山区支教的故事。感动,感慨! 忽而反思自己,是不是对生活抱怨多了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教的路上(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ec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