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被媳妇推进了一宝学校当了回志愿者。
一宝二年级了,我之前一直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关注和参与进他的“工作单位”。说起来,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其实是很强的,三年一小换,五年一大换的,工作单位也从“玩、乐、学”的初级阶段,逐渐转换成“德、智、体”的中级阶段,再往后的“学、研、用”的高级阶段,最后都走入“西为中用、学以致用”的终极阶段,他们一路高歌,手舞足蹈着便踏过了山河。
所以,如今回来了,有时间了,就希望尽可能多地参加参与。
学校搞了个“绳毽嘉年华运动会”,需要爸爸妈妈志愿帮忙维持记录确保安全。一进学校,才发现,怎么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妈妈们,没见着几个爸爸们啊。后来家委领导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证实了我之所见不虚。
今天@xxx爸爸 作为我们班第一位男嘉宾参加班级活动,默默为班级做了很多事,非常感谢!希望以后的班级活动中,爸爸们在有空闲的情况下能够踊跃参加哟![太阳][太阳]
这一趟志愿者活动,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至少我知道和体悟了四件事:①原来我家娃在第三排楼第三层上课;②原来我家娃还是非常听话懂事守规矩的;③原来低年级老师是真的太不容易了;④原来志愿者需要学和做的事还挺多。
孩子各有所长,必然各有所短
我不太懂这些孩子的事,不过我明白一个道理:人上百形形色色,人上千必有汉奸,人上万必有罪犯。我觉得这是话糙理不糙,孩子多了,就是那样,有乖巧听话的,有调皮捣蛋的,有好动乱搞的,有腼腆羞涩的,什么款式的应有尽有,这就是最大的难点。
组个队,老师在上面吼叫,挥舞着教尺,仍然是有不听、不看、不管、不顾的,我猜想那些孩子应该主要还是兴奋过头的,次要才是不守记录的。可是结果就是需要我这个唯一一个男“嘉宾”不停地吼叫,不停地调整队伍,有的牵着走,有的直接抱到他该站的点位上,如此队伍,我这第一次带,比以前的队伍可难带太多了。
偷偷地观察着自家娃,没事就坐那看书,应该是老师发的什么杂志吧,我看见还是有不少同学都有那种书。然后就是跟几个小女生小男生相互交换着星空纸。另一个妈妈志愿者拉着自家闺女照相,几个女生加个我家娃凑在一起,看见一个女生紧紧地贴着我家娃脸在那摆造型。如此年纪,真好,像雪一样干净轻盈。
老师虽有大爱,总归凡人一个
这些低年级的老师,通常都是很细心、耐心、用心的,很少见她们发脾气,和蔼可亲,为人师表,都值得敬佩。
可是,孩子就是孩子,他(她)们很容易“乐不思蜀”“得意忘形”和“忘乎所以”,根本不可能一直get到大人的点。
在操场上列队,马上就要在主席台前展示队形了,这个点是个关键点,可孩子们却并意识不到,有的东张西望,有的相互打闹,有的交头接耳,把个老师急得直接拉出来俩打闹的小伙子,这叫树立典型震场子,三两回合也便老实了。可即便是经过主席台的那刻,还是有各种小可爱、小调皮和小插曲。
参加了一下午的志愿者,一直都没闲,看着这群各有所长的小屁孩们,真真是佩服“老师”二字,身高神伟,可望不可及啊。
牢记志愿精神,常学习常进步
志愿精神记心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不断提醒自己,来了,就得干活,要干就得干好。
大吼大叫维持纪律,来回奔走调整队形。拍照的活就让另外几位妈妈志愿者去做,毕竟稍微舒服一点点。
其实,说到底,志愿者的活,完全在志愿俩字,好做,因为任务可多可少;难做好,因为活多人少、事无巨细。
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眼里有活,心里有爱,手上有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