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现象,从书中读到有用的知识,我通常都会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经过自己的思考,重新整理引用在我的文章里。这看上去很合逻辑。但是,大多数时候,我能用到的却少之甚少,原因不是这些知识没用,而是我自己的头脑没用。我根本无法想起曾经记录下来的知识的内容,以及出自哪里?因此,这些看似学过的东西,又好像没学。
这种现象很像上学时,以为死记硬背,就是学会了。可经过一段时间,还是还给了老师。是一个道理。
最近读了《卡片笔记写作法》很受启发。
若是我们只会摘抄,或是死记硬背,只能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无论是对理解还是对学习这样做都毫无意义。甚至,我们能不能将其称为“学习”都还值得商榷。
你说这冤不冤?我们大把时间都花进去阅读,学习,到最后却学了个寂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摘抄了那么多金句,到用的时候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原因是我无法将知识进行转化,成为自己的一套系统。
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说清楚一个要点,然后随手记录下来,是检验我们是否对所读内容的真正理解最好的办法。
这是知识转化过程的必经之路。每次都在原有的思想上,重建改写,再形成新的思想。今天与明天学到的,能够产生连接,这样知识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所用。
就像记忆宫殿法一样。基本原理就是,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记录,不是最关键的工作。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