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之三)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之三)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3-08-23 06:56 被阅读0次

昨天的学习,就搞懂了几个中医术语。今天继续往下读: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钩脉;稍无力,来势轻虛而浮,叫毛脉;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弦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石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滑脉。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阴阳失去平衡,阳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回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阴之所以能生化,是以阴阳的平衡为本,如果以刚与刚,则阳气破散,阴气亦必随之消亡。倘若阴气独盛,则寒湿偏胜,亦为刚柔不和,经脉气血亦败绝。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己。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死阴,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自脾胃之辟阴,死不治。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天就会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就会痊愈,这就是所谓的生阳死阴。例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做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作死阴;肺病传肾,以饮传阴,无阳之侯,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阴,是不洽的死症。

结阳者,肢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邪气郁结于阳经,四肢就会水肿;邪气郁结于阴经,就会大便下血,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径都有邪气郁结而偏重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病“,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这二阴经,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足太阳膀胱和手太阳小肠这三阴阳,则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气淤结于三阴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这三阴经,多为水肿膨胀的病。邪气淤结于厥阴和少阳这一阴一阳经,多患喉痹。

阴博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博,谓之崩。三阴巨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倶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摶,其病瘟,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差别,这是怀孕的症状,阴阳脉俱虛而患痢疾的,是为死症。阳脉加倍与阴脉,当有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击,火迫血行,在妇人为血崩。三阴之脉俱搏指下,大约到二十天半夜时死亡;二阴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十三天傍晚时死亡,一阴之脉惧搏击指下,而鼓动过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阴三阳之脉倶搏,心腹胀满,阴阳之气发泄己尽,大小便不通,则五日死;二阳之脉俱搏击于指下,患有瘟病的,无法治疗,不过十日就要死了。

凭我这智商,这本《黄帝内经》要想读懂有点难,号脉我这辈子学不了,不过对照今天读的这些,我虽然属于阴阴失调,气血不足,但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我还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lu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