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与发散是人类注意力的两种工作方式,不同的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需要锻炼两种工作方式,缺一不可,并需要掌握在两种方式之间自由转换的能力,才能在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时游刃有余。
专注有什么作用和问题?专注是体力、脑力消耗最少的方式,专注可以让我们放松身体肌肉,关闭外部的听觉、嗅觉等没必要同时工作的感官,减少外部信息的输入,这种模式会让身体的能量主要集中于脑部,致力于解决结构化的问题,常常能快速得到具体问题的见解和答案。我们需要训练以达成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外界的干扰是常常存在的,需要提高我们过滤无用信息的阈值。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常常在热闹嘈杂的地方训练静心读书,这是一种有效训练的方法,值得参考。我们现在处于科技时代,可以听听白噪音或者特殊的轻音乐,以屏蔽外界的干扰。还有一种办法:树立紧急而又清晰的目标,让自己适度紧张,自然会让自己收心,不太关注外界干扰。太过专注有两个不好的问题:过于紧张造成心理压力、过于专注产生管窥现象失去对系统的关注。太关注目标、对目标要求太高、担心目标完不成,总是将心思用于担心上面了,反而限制了个人创造力,导致低效。有些人开车不能听别人讲话,总说不要干扰我要专心,结果碰到没有预备的事情就心慌了,手机突然一响就造成分心出事;而有些人开车可以听音乐和讲话,但非常安全平稳;这两种情况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过分专注的害处,事情本身是功力不足和功力高深的区别。过于关注,总会忽略周围的环境,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难以看到整个系统,产生管中窥豹的后果。
发散有什么作用和问题?发散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深入的思考,不太关注具体的细节,有时我们不能直接得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反而会看到系统的全貌,看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甚至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力的发散模式,底层是发散思维,有时漫无目的也会造成时间白白浪费。发散思维常常不是理性的思维,让我们抓不住重点,让别人也抓不住重点,更多的时候结果是效率低下。但是当我们专注却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发散模式上场了,综合观察整个系统,找到更多的线索,找到更多的资源,确定重点后,深入关键环节,然后可以按照结构化方案推进,取得最终的胜利。
专注与发散是注意力矛盾的两个方面。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更能掌握,我们的人文血脉中就有太极阴阳的动静转化的因素。如何在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我们有自己的方法。首先是对事物的认知上面,我们知道事情无绝对,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其次,我们天生就喜欢偷懒,当你专注太久,自然就能回归到发散方式。再次,经过持久努力积累的经验必然导致能力的提升,会逐步掌握了解全局的能力。上面的三点是被动的,本身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为了高效,必须主动让事情产生变化。需要设计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投入比例,例如专注60%发散40%,这个比例是因人而异的:对于领导,可能90%都是发散的思维,他的部下负责具体落实;对于基层员工,可能需要90%以上甚至100%都是专注模式,排除各种外部干扰。这里的投入比例是个人精力的投入比例,不一定和时间的投入比例一致,是主动投入的比例,如果是被动的就难以衡量结果和成效了。需要设置模式转换的环节,在工作上我们可以设计中间的沟通、汇报、总结环节,对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调整心态进入到下一个模式。总体来看主动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专注-转换-发散-转换-专注-转换-发散……
应该有系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深入分析的能力。这是问题的另一个视角,我们需要有系统的能力,才能面对新的问题和解决新的问题。所谓系统,需有基础和全面的概要知识,并能打通两种或者多种专业知识之间的屏障,建立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观察事物需要先进行总体观察,在专注观察之前需要先关注具体事情的所在环境。确定关键点需要突破时,深入观察事物的现象,探寻事物的驱动因素,找到底层的核心,才能理解到事物的变化及不被多样的表象所迷惑。
如何锻炼并形成个人的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是学习的话题,无他:多动脑、多锻炼和实践、多读书,找标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