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这个人,在华夏的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正面典型的代表,其代表着忠贞不渝,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死谏的著名大臣。
在当年的朝堂之上上,他是帝辛的宰相;在私人关系上,他是帝辛的叔叔;在小说的作品之中,比干已经被神话,是一个具有七窍玲珑心的且是忠心耿耿的人物之一。
在小说之中,比干的死,自然和妲己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如《封神》之中描写,的确是将人物神话了,人将心给挖了出来,怎么还能说话和步行到大街之上。这里,自然寄托了作者的一份无奈,也明示了作者对妲己的愤恨。
然而,抛开小说的成分,当年的历史之中,比干到底是怎样得罪自己侄儿的,帝辛又为什么,非要了这位叔叔的命。难道,作为帝王的帝辛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大逆不道吗?帝辛虽是帝王至尊,但是,其与比干之间,除了君臣关系之外,还有叔侄关系。帝辛要了比干的命,就是以侄弑叔,自古天理都不能容。
至于为甚么帝辛能够作为商朝的继承人,而比干却不可以,这则是和当年的继承制度有关系。
商朝前期继承制度是兄终弟及,为了挽救王朝的命运,经过盘庚迁殷后,改为父死嫡子继位制。到了比干和微子、箕子三人由于是庶出,故此没有王位的继承权。偏偏这个帝辛为长子,所以,帝辛坐上了王的位置,理所当然。
纵观历史,帝辛时期,国家领土迅速扩张,各新归纳的国民也得到及时巩固。这一切的一切要从与一个叫做“徐夷”的国家开战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来说。
徐夷也是一个大国,具体位置大约在今天的徐州,徐夷国力强盛,终究不是像其他的小国那样,提兵就给灭了。遇见这样的对手,自然是十分消耗国力,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下来,虽然是胜利了,但是商朝国内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人员消减都削弱的十分严重。
于是,作为臣子的少师比干等人便谏言国家要休养生息,而后再兴征伐,帝辛不听,两人的矛盾由此而生。
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矛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沟通,隔阂得会越来越深,这是无须争辩的事实,何况,像帝辛这样残暴的君主。
另外一点,帝辛的残暴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来自于权力的傲慢,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没有人可以对其权力进行制衡;第二,来自于常年的征战,见多了血腥场面,血流成河,尸山血海,司空见惯。对于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既是一个帝王,也是一个常年在外征战的统帅,这样的人,人命在他的眼中,如同蝼蚁一样不值得一提,这其实也就注定了比干的人生悲剧。
当然,在小说作品之中,作者将比干的的死嫁祸在妲己的身上,这一点,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