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人调侃,“中国人民都想生活在新闻联播里”;而今,我却想生活在朋友圈中,翻开记录,各种励志宣言、人生感悟、旅行剪影、饕餮美食……别人的生活总是那么有滋有味,自己无论怎么努力,总还是差了一大截。
我和老公月薪过万,可在这个二线城市里依然过得捉襟见肘。记得十年前,我参加入职培训的时候,同期培训的员工放下豪言:“我的目标是35岁退休,衣食无忧,享受生活!”而今,她也到了35岁的光景,听说依然坚守在原先的公司,虽然没有实现退休的愿望,但是已经升为部门的头儿,每天忙得昏天暗地,想来也还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吧。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生活与活着”的讨论帖。有人说:“生活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尽可能大的感受到愉悦以及生命中的美好,而活着仅仅是指你的感官在运行,你的身体机能在运动,而不是讲什么生活质量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自己能不能感受和制造生命中的美好了”;也有人说:“活着指目前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无所事事的度过每一天,不去追求什么,甚至没有太大的需求,以一种停滞的状态重复忙碌或清闲的每一天。生活是指针对于现在的状态,充分的享受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有一定的需求,并且去主动的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想说,活着是一种生理需要,生活是一种心灵高度。
活着,保证自己能够安身立命。
生活,则是能追随自己的心去行事,而前提在于你无需为“活着”思考。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所谓的穷游攻略,心中悸动,也想用脚去丈量地球,可查查卡上的余额,再算算少得可怜的假期,或许只能将梦想暂时收藏,努力工作存上一笔钱再行动。一年下来,房租跟着房价涨,辛苦存的钱不是缴了下一年的房租就是付了首付,旅行的钱没了,或许还背了一身债,一下子回到解放前,梦想似乎变得又遥远了些。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看着朋友圈里的朋友在格调高雅的咖啡厅里,给一个精致的咖啡杯拍了一张文艺气息浓厚的照片,你感慨:这才是生活啊!然后老板打来电话催你交稿,活在现实中的只有写不完的文案和加不完的班,而那种“生活”真的是你没有时间去想的。
你是否还有过这样的经历,意识到社会发展快速,想充充电跟上步伐,可是看着各种热门行业的高价培训费,只能望而却步。这笔费用可以给娃上几个培训班,可以带孩子出国耍一耍,毕竟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都能在这种赤裸裸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究根到底,是因为你的时间和金钱只能满足“活着”,而实现不了“生活”。
佩服商人的鼻子,同样的现状,你嗅到的是无奈,而商人闻到的却是商机。为什么现在各种小额贷款大行其道,不正是看到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求。今天提前预支明天的钱,然后再拼命堵上窟窿。我没有看到广告词里煽动的美好,只是觉得更可悲。
前两天,我去医院检查,被告知体内有东西,需要化验确定是不是良性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流泪,或许那一刻林黛玉上身,有点顾影自怜的味道吧。事后,我对我老公说:“我并不是因为身体出问题而难过,我只是不爱这种生活状态!”对于我而言,浪费生命的“活着”,比绝症还可怕。
当我发泄完我的不满,想到每个月的房贷、想到孩子的费用……我只能再次收起脾气,因为在“活着”的状态下讨论“生活”,是一种奢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