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公公进了重症监护室,看到特护简单粗暴的剪开公公毛衣的那一刻,我才觉得这次是来真的了。昨天晚上江山出差回来,简单在外面吃了点晚餐就赶去乡下看公公。说真的,家里有人生病,心总是悬着的。每次跟老公通话,开场白经常是“你今天去看老爸了吗?老爸好点了吗?”要是听到说“好点了”,那天肯定是最轻松灿烂的。
医院回来的路上,路过儿童公园,看到一群爷爷奶奶在弹琴唱歌,自娱自乐。我都失神了,多么希望公公也能像他们一样,简单快乐。迎面又走来了一个爷爷搀扶着一个老奶奶,老奶奶住着拐杖走得很慢。要在以前,我肯定会很同情老奶奶行走不便,可今天我觉得能够走着也是不错的。一直默送他们的背影慢慢离去。

“人总有一死,坦然接受”,其实这只是书上的言语,置身事外时的客观心情。当自己亲人遇到类似情况时,心里的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不管花多大的代价我也想让您重新站起来站起来。所以当医生说了无数种可能的方案时,我们选择了最贵的那种,假如能用钱换回公公的健康(哪怕是暂时的),我愿意!只要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
人的情感是很脆弱的,看到公公身上被插满各种管子,我的心在绞痛,眼泪在眼眶里滴转(熬着),尤其是吸痰时看到公公抽搐时眼角留下的泪,我们再也熬不住眼里的泪水,任其倾泻!抬头看看重症监护室,里面住满了病人(还有个孩子),可除了呼吸机的声音,似乎听不到病人的一丝声响。或许他们都在积极努力的和死神做抗争。
健康活着真的是一种奢侈。6月份前公公还能“活蹦乱跳”的,穿行于乡下和城里之间,给自己添点生活补给,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自由自在的呼吸泥土的芳香,偶尔还去江滨路唱唱大戏。6月份后公公因为头晕被医院怀疑是心梗(后来换个医生又说不是),然后各种检查,连造影都做了,什么毛病都没。住院10天出院,接下来就频频住院。每换一个医院就是各种检查各种化验各种挂针,就这样,好好的很结实的一个人变成了现在的皮包骨头。记得公公住院期间我正好在医院“最多跑一次”审计,我还和医生提出抗议,为什么医院之间有些检查结果不能共享交换借鉴?要反反复复做各种检查来折腾病人,增加病人的负担。医生说是病情需要,但我觉得部分原因是绩效考核(个人观点)。
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用的“丙球蛋白”居然让我去药店买(50支3万),作为一个理性人,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处方药居然是药店有医院没有?我们三甲医院的资质还不如药店?
以前看《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家里没人生病,不能深刻体会疾病和贫穷的关系。总觉得有养老保险可以报,自付一点也不至于导致贫穷,现在才明白自己像阿娇一样天真,医院的绩效考核、昂贵的自费药都是贫穷的助推剂。病人对医院来讲只是客户而已。什么时候医院能纯粹一点,真正回到“救死扶伤”的境界。
最后,真心的希望朋友们能够注重健康:少喝一点酒,少抽一点烟,少生点气,少熬点夜,多跑点步,多笑一点,轻轻松松的把疾病预防!健康活着才是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