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519762/4d9738d81fcb289b.jpg)
卧尔兹,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劝化”“教诲”“劝导”,又称“传教”或“布道”。
所谓卧尔兹,是中国伊斯兰教每逢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的会礼和每周一次的“主麻”聚礼,在礼拜之前阿訇向前来清真寺礼拜的广大教民讲解教义、教规和劝导行善戒恶的演讲活动。由此可见,我国穆斯林对卧尔兹一词不是用意译,却习惯地把这种宣讲教义、劝化教民的方式称作卧尔兹,譬如“听卧尔兹”“阿訇讲卧尔兹”或“卧尔兹演讲”。“因此,‘卧尔兹’倒成了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专门术语,是约定俗成、概念明确的特殊词汇,这比任何措词的意译更容易接受”[1]【①孙俊山编:《卧尔兹汇编》第1页,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1993年版。】
在阿拉伯及伊斯兰国家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主麻日,没有讲卧尔兹这一环节,而有“呼图白”的程序,伊玛目也是向教民热情地劝化和宣讲教义、教规。在中国伊斯兰教的两会礼和主麻聚礼中也有“呼图白”,但不是以演讲形式出现,而是聚礼、会礼中的一个程序,是聚、会礼的条件之一。“教法学家一致主张,两会礼的‘呼图白’是圣行,聚礼日的‘呼图白’是当然。”[2]在念呼图白时,诵读《呼图白集》中相应的演讲词,近些年来,有的用汉语翻译一遍,但一般不翻译。中国阿訇为了弥补念呼图白时由于广大教民听不懂阿语、不明其意的不足,就在聚、会礼之前增加一个讲卧尔兹环节,这是对“呼图白”的一种补充措施,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定制。因此,在我国聚礼、会礼前的卧尔兹,已成了真正的演讲,它不是聚、会礼的条件,而是一种宣传、教育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阿訇根据实际,又把卧尔兹讲到穆斯林家庭,诸如婚丧嫁娶、迎学、割礼、过乜帖等;扩大到处理宗教事务、社会事务之中,诸如处理重大事件、调解民事纠纷以及穆斯林公益事业如商厦、工厂的动工和竣工,穆斯林企业的开张典礼,伊斯兰学校的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卧尔兹演讲的范围,更加发挥了卧尔兹的教育作用。
卧尔兹的历史由来已久,可追溯到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播的初期,虽然在阿拉伯地区和伊斯兰国家宣教、劝化教民的演讲不称作卧尔兹,但中国伊斯兰教的卧尔兹演讲却与之一脉相承、息息相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最早从穆罕默德圣人接受主命传播伊斯兰教开始,他向崇拜多神的古莱氏人宣讲,劝告他们抛弃崇拜偶像,信仰独一的安拉,并劝导行善戒恶,勿做所禁之事。[3]乃至穆圣在传教过程中,为阐释《古兰经》所涉及的诸如教义、教规、法律等问题,曾利用各种场合对庶民百姓演讲。直到穆圣在教历10年祖勒哈吉月(12月)9日(公元632年3月)最后一次朝觐时,于阿拉法特山上发表的著名的、充满激情的辞朝演说以及伊斯兰初期圣门弟子对外征战宣传活动的演讲,都是中国伊斯兰卧尔兹形成的源流。处于伊斯兰初期,穆圣的演讲内容主要是宣传伊斯兰教,阐述教义、教规,劝人行善戒恶。迁徙麦地那之后,穆圣演讲的内容就更为广泛,涉及伊斯兰国家体制、政治、军事、宗教体系和各种典章制度以及一系列法令等等。穆圣归真之后,到了四大哈里发时期,不论是艾布·伯克尔的演讲,或是欧麦尔、奥斯曼以及阿里的演讲,虽然各具特色,但“大多沿袭了穆罕默德的演说辞形式,以相应的《古兰经》经文和‘圣训’作为铺垫,进而展开阐述”[4]。这就形成了伊斯兰演讲的传统特征和独特风格。从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之后,自有了清真寺,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中国阿訇一直继承和沿用阿拉伯穆斯林演讲的形式和风格。植根于中国穆斯林大众的卧尔兹虽然有所发展,不同于阿拉伯穆斯林的演讲,但其内容、形式和风格特征仍然表现出与阿拉伯穆斯林的演讲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呈现出了卧尔兹的巨大生命力。为此,卧尔兹演讲对发展中国伊斯兰教、弘扬伊斯兰文化、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宣传和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进行研究和总结,探讨卧尔兹演讲的历史发展规律,吸取丰富的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提高,建立卧尔兹演讲的理论体系,形成卧尔兹演讲的学说化。应该重视搜集、抢救和整理、积累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还应该重视编撰符合时代需要和中国穆斯林实际的演讲教材,进一步提高卧尔兹演讲的质量和水平。
长期以来,阿訇们在讲卧尔兹的实践中做了很大的努力,付出了很多心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提高了卧尔兹的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卧尔兹演讲是每个阿訇本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他们在繁忙的宗教研究、宗教事务和社会事务中,可以说无处不注重向广大穆斯林进行宣传和教育。他们把讲卧尔兹看做是自己责无旁贷的大事,讲卧尔兹是为了沾个“拜尔开提”,视为一项善功,是取真主之喜。因此,他们对讲卧尔兹总是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潜心研究,既重视继承卧尔兹演讲的优良传统,吸取前人的丰富经验,又重视对卧尔兹的改进、提高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也有不少有识之士,他们逐步认识到卧尔兹演讲重大的宣传作用和深远的教育意义,他们非常重视搜集、积累和整理卧尔兹演讲资料,编辑“卧尔兹集”,为不断提高卧尔兹水平和丰富卧尔兹内容作出了贡献;并在研究演讲规律和改进演讲方法等方面,也作了很大努力。这对卧尔兹演讲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全国范围来讲,有不少地方编印了《卧尔兹演讲集》。例如,西安艾敏·乌志凌和阿里·李福信于1993年合编的《卧尔兹与文摘》(1、2册),甘肃平凉伊布拉欣·李文玉编辑的《伊斯兰劝善故事经》(共20册)以及河南孙俊山阿訇编辑的《卧尔兹汇编》等都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卧尔兹汇编》于1993年,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出版。其内容比较丰富,诸如“基本功修”“经典阐释”“品德修养”“文明礼貌”“宇宙人生”“重视科学”“教法研究”“衣食住行”等,共分21个专题栏目,总计130余篇。正如该书“编者说明”中所说的:“近年来,许多学识渊博、立意创新、能言善劝的阿訇和伊斯兰学者,引经据典,广采博引,写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卧尔兹演讲稿,发表于各种穆斯林报刊上。这些讲稿一题一议,或长或短,既中心突出,又旁及其他,受到各地阿訇、满拉和读者的欢迎和赞许”,“‘选编’的目的在于集各家之言,交流和促进”。因此,《卧尔兹汇编》的出版,对促进、提高卧尔兹演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在1999年,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编印、马云福主编的《卧尔兹演讲集》,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具有很高的水平,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这本演讲集共收集了优秀卧尔兹演讲稿70余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教义教法;第二部分,伦理道德;第三部分,文化教育;第四部分,纪念穆圣;第五部分,穆斯林修养;第六部分,团结与和平;第七部分,妇女地位;第八部分,商业道德。最后附录供讲卧尔兹选用的《古兰经》、“圣训”选段。这本演讲集的出版,必将对卧尔兹演讲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很大的借鉴作用。正如宛耀宾先生在“前言”中所说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指导下,在各地宗教部门和伊协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于1996年3月和1998年4月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得到了全国各地阿訇、满拉积极响应和参与,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及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通过比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卧尔兹’演讲人才和内容丰富多彩、格调积极健康、富有新意和时代精神的‘卧尔兹’演讲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从中遴选出部分比较优秀、涉及伊斯兰诸多方面、适合我国各地阿訇、满拉参考借鉴的‘卧尔兹’演讲稿,并收集了部分在《中国穆斯休》杂志上业已发表的‘卧尔兹’,同时邀请几位伊斯兰有名学者和阿訇撰写了专稿,共70余篇,经过认真编辑,汇成这本《卧尔兹演讲集》,以期为广大阿訇、满拉和穆斯林群众提供符合伊斯兰基本精神、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形式多样的‘卧尔兹’演讲内容。”因此,这本演讲集,一定会在新的形势下,在伊斯兰生活中,对进一步提高卧尔兹演讲水平,进一步开展好卧尔兹演讲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时代在前进,伊斯兰在发展,我们盼望将有更多更全面、更系统、更具有指导意义的卧尔兹演讲教材问世。这是广大穆斯林的需要,是伊斯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开展卧尔兹演讲活动、提高演讲质量、发挥卧尔兹演讲宣教和教育作用的需要。
【陈兰山:《卧尔兹演讲概论》,陕西省人民出版社,第1——6页】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19762/227888151b9cd71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