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

作者: 我叫AC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19:02 被阅读0次

    本书试以基因角度诠释达尔文“自然选择”之理论,即“适者生存”。达尔文是以个体角度论述他的观点,因为他认为自然选择的主体为单一的个体。但生物的显著利他性与此观点矛盾,故达尔文又引出了群体选择理论这个概念。本书作者道金斯力图通过基因的角度,一举解决这个“自私”与“利他”行为的生物学本质。

    第一章:为什么会是人类呢?

    人类:基因制造的生存机器。

    成功的基因:无情的自私性

    利用“基因的自私性”,解答生物个体的自私与利他。

    群体选择理论:
    反对1:归谬法证伪,群体中自私的叛逆者具有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优势后,利他群体会逐步变成自私群体。
    反对2:自然选择的对象一定能精确复制自己
    证明1:由辛普森悖论,部分真不一定整体真。同样,一个种群如果有两个群体,在每一个群体内,利他者比自私者适合度小,但当两个群体合并在一起时,利他者的适合度就可能比自私者高。因此利他者可以得到进化。

    多层级选择理论:
    Sober和Wilson认为,尽管在自然选择之下,每个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竞争。但从长远角度看,自私个体终将无法成功繁衍。因此可以把群体当作自然选择的载体,有了这样的前提条件,那些能提升群体竞争力(增强适宜性)的成员所具有的特质就会被选择出来,即便这些特质可能会降低群体内部某些成员的适宜性。所以,尽管自私的个体能比利他的个体拥有更多的后代,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拥有较多利他成员的群体能比拥有较多自私成员的群体繁衍更多的后代(由于利他成员会让群体获益),所以在整个种群中,利他者的总数将会保持在稳定的水平。

    第二章:复制基因

    “适者生存”其实就是稳定者生存。

    “复制基因”(replicator):通过复制自己的拷贝产生“稳定性”。

    故基因的唯一“目的”是复制自己。

    为了保证自己的存在,基因最后选择寄居于人体。

    第三章:不朽的双螺旋

    DNA分子致力于两件事:1.进行自我复制 2.监督制造蛋白质分子

    遗传单位越短,它生存的时间(以世代计)也就越长。(不容易从中间断开)

    基因:指的是染色体片段而非整条DNA,因此解释了人为何采取减数分裂这种“低效”的繁殖方式。

    基因需要相互配合——就像划船比赛那样。自然选择将适合的基因组成整体

    梅达沃理论:
    自然选择有利于以下两种基因:
    1.具有推迟其他具有致死基因的活动的作用
    2.能够促进优秀的基因发挥作用
    推论:
    成功基因的显著特征:能够将生存机器的死亡至少推迟到生殖后。
    若S物质增加,导致死亡。有可能S物质并非具有毒性,而只是衰老的标志。
    我们身体被塑造出来是为了快速生长,而不是为了延续寿命。
    可怕的皱褶:任何帮助你十几岁时快速成长的基因都会被自然选择所青睐,即便同样这一基因会在晚期成为你的杀手。如果这一基因在子宫里或头二十年中给你喂足快餐,那么它就有可能被传递下去,即便它让你这劣质身体在四十岁时就垮掉。

    第四章:基因发动机

    生存计算机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生存机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好像有目的所驱使)例如瓦特蒸汽机:负反馈来达成一种恒定的转速。

    基因通过事先部署(制造蛋白质)来控制人类:
    1.生物发展运动存在“时滞”,生死一瞬
    2.通过“学习能力”预测未来(甜带来快乐,做了某件事快乐了,继续做)
    3.通过“模拟”预测未来(模拟自身产生了意识)

    蜜蜂会有“袭蛹症”,有卫生蜜蜂会揭开蜡盖,脱出幼虫。研究发现,揭盖与丢幼虫是两种遗传基因,这说明:
    1.存在操纵某种行为的基因
    2.基因对生存机器施加影响是“合作”的

    特殊的生物行为“沟通”:因为所有动物正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都要牵扯到某种利害冲突,所以一开始所有的沟通行为都存在着某种欺诈的成分。

    第五章:攻击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武器

    动物搏斗中明显的克制现象:
    解释:破釜沉舟式的好斗有利有弊

    ESS(生物进化稳定策略):

    凡是生物种群的大部分成员都采用这一策略,而这种策略又优于其他策略,这种策略就叫ESS。

    例子:鹰与鸽子,鹰(死战不退),鸽子(虚张声势)。赢50分,输0分,重伤负100分,时间浪费负10分。鹰vs鹰,平均盈利负25分。按照这个模式计算,结果是鸽子同老鹰稳在5/12或7/12时稳定。

    问题:1.建立在假设的数字收益上 2.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3.它只能回答当系统处于某一个均衡点的吸引域时,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演化,该系统就会趋于这个均衡点,而当系统有多重均衡或者多个均衡点或者多个吸引域时,原初的定义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推广:除了鹰与鸽子,还有新的策略,例如还击者(复制对方的行为),恃强凌弱者,试探还击策略者等等。
    种种模式导入后,发现“还击策略”在 进化上是稳定的,“试探性还击策略”次之。

    加入了不对称性的ESS,“鱼缸实验”。“留驻者赢,闯入者逃”。针对个体、环境差异具体性的说明。

    即使“愚蠢”的策略,也可能在生物发展上是稳定的!若大多数同类都这么做,ESS就产生了。不在于这个策略本身是否合乎常理,而在于做这件事的同类是否是大多数。自然界对于不合群的惩罚尽显于此。比如墨西哥群居蜘蛛,采用“留驻者逃,闯入者赢”这种不合常理的策略。

    策略的记忆性:习惯于赢的个体就越会是赢,归类成等级,个体间“安分守己”,激烈搏斗数减少。

    第六章:基因种族

    基因很有可能通过外部明显的"标志"区别彼此(苍白的皮肤)

    基因为什么表现了利他行为而取得成功,因为牺牲为代价,换取了更多的同类基因生存。

    亲缘关系指数:父母、子女(1/2),第一代堂兄妹(1/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私的基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wo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