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谨针对专业吼娃人士,提出十条技术性指导建议:
(一)请提前关闭门窗。吼娃也要有公德心,虽无法避免被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同小区的邻居们听到,但多少能降低噪音,维护自己的慈父/慈母形象。
(二)把握准时机,一定是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能在孩子没犯错的时候乱叫唤,那是自己没修养;也不能在错怪了孩子的时候吼,那样既尴尬又丢人。
(三)吼娃之前务必做“口部操”。活动上下颌,给舌头热身,以免因声嘶力竭导致娃听不清被吼的具体内容。你苦口婆心吼了好几嗓子,孩子却一句没听清楚,这多浪费时间?
(四)最好提前打“腹稿”,让娃听得头头是道,方能长大后学习你的口吻去他吼自己的娃。
(五)吼娃前请明确对象,把娃放在第一位,不要波及家里其他成员。孔子常夸赞弟子颜回“不迁怒、不二过”,倘若连同“队友”甚至老人一起吼了,就显得太不专业了。
(六)叠加Buff。如身边有戒尺、棒球棍、鞋拔子等物品,可握于手中,塑造蓄势待发的姿态,让娃被吼时快速进入畏缩状态。
(七)吼娃时切莫动手打娃,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只能动口,不能动手,不可僭越。在漂亮国,除了“大耳瓜贴”以外的惩罚手段都算虐待儿童,警察和儿童保护机构是会介入的。当然,没有身体接触的吼娃不算虐待,不论对孩子造成何种心理阴影、精神伤害以及情绪导致的生理不适,都不算。
(八)吼娃时,不要扯着嗓子喊,用B小调或F大调为宜,尽显自己声线之美感。要用腹式发音,避免喉部受伤,如若第二天说不出话没法吼娃,将会失去一整天让娃畏惧的机会。古语有云:一天不吼,上房揭瓦。
(九)吼到娃见你就害怕,没有自己主见只会听话,去外面不敢大声喧哗,内向、自闭、胆小、听话,较为妥当。
(十)吼青春期的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交流。孩子学习有什么困难、遇到什么样的怪人、遭到什么不公平对待,都不会主动找你汇报,省去了听娃哭哭啼啼、磨磨唧唧、絮絮叨叨的时间。
(十一)长期吼娃有其历史性意义。等孩子成家立业后,由于童年被吼的痛苦经历导致跟父母关系破裂。年节假日他们不会携家带口来蹭饭,不会一见年夜饭就甩开腮帮子,撩开后槽牙,饭菜如长江流水,似风卷残云一般。酒足饭饱后抬脚回家过年,最后留下你自己,大过年的连吃好几天剩菜剩饭。
(十二)如果吼完不管用,请参考你的老板、老师、老朋友在你不愿意配合时是如何吼你的。请务必仔细回想细节,最好能细到每跟汗毛的角度。 如果你一个参照对象都没有,请自行完善一个可怕的形象,给孩子留下完整的印象,以便把吼娃和恐惧感传承下去。
此文对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任何责任,专业吼娃人士毕竟不是宝宝了,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相应后果。
如若对本文有不同意见请保留,有补充内容请在评论区留言,凑够二十条会在本公众号发布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