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公交车时,看到一对母子,男孩不过上一年级的年龄,妈妈脸色阴沉,手里拿着一个水壶说:水一口都没喝,你在学校干什么了?怎么水一点都不少,啊?小男孩一脸害怕与委屈,小手怯怯的去拉妈妈的袖子,妈妈一把甩开,生气的说,我回去告诉你爸爸。小男孩哇的哭出声来,脸上的害怕,越发明显了,此刻,那个妈妈,她懂她的孩子吗?她了解孩子的情感吗?
某天和朋友B出去玩,她那顽皮的5岁女儿一脚踢翻了一个店主放在门口的花瓶,小姑娘看着一地碎片,不知所措。B蹲下来,看着女儿的眼睛说,你打碎了花瓶,很害怕是不是?女儿低头轻声的说了嗯,能告诉妈妈,你怎么打碎的花瓶吗?小姑娘说,我走过来,不小心踢碎了,我不是故意的。B说,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那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小姑娘眨巴了眼睛说,我下次走路会主意的。B说很好,你看,你也总结出经验了,那么今天这个花瓶碎了,怎么办呢?小姑娘看了看妈妈,没有说话。B说,那我们是不是要给老板钱,让她买一个新的放在这里?小姑娘点点头,母女俩便进入花店了。我想,这个妈妈理解了她的孩子吗?
很多妈妈觉得,当孩子特别可爱的时候,自己喜欢的不行,可是当孩子哭闹不听话,当孩子顽皮的失控的时候,当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当.....妈妈们觉得孩子像是变成了一个小恶魔,专门来和自己对着干的。当妈妈们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她还看得见自己的孩子吗?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有着自己的先天气质,比如有的孩子天生乐观活泼,有的孩子敏感细腻,有的孩子安静爱观察,有的孩子善于交际,不同的气质类型或许和子宫的环境、妈妈的情绪有关等有关,亦或者就是孩子的天性吧。每个孩子就像是每一片树叶,都是独立无二的存在,而每个孩子对父母的爱,却都是一样的。而我们作为父母,真的理解自己的孩子吗?
为人父母,我们有自己的局限,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被教育要懂事,要听话,要好好学习,要.......有很多信念,被潜移默化的植入在我们的心里,或许我们自己都不曾发觉,觉得那不就是应该这么做吗?直到我们有了孩子,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生命。
在养育的过程中,当你看到2岁的孩子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你觉得这孩子怎么那么拗,其实不过是孩子遇到执拗期了,他那样的表现是他生长发育必经的过程,当你看到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不愿意撒开你的手去融入,你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内向,你推开他,你期待看到一个自信大方的娃,可是你忘了,她需要呆在你的身边去观察环境,当她觉得安全的时候,才会一点点的跨出去。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布朗带着8岁的女儿去买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