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庭生活约定

家庭生活约定

作者: 糖蟹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20:00 被阅读27次

    为构建平等、自由、和谐的家庭环境,就孩子教育问题做以下约定。

    对家庭成员的要求: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怨怼)。

    教育原则

    1. 把自由还给孩子

    孩子天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孩子本性是向上、向善的;父母要做的是保护孩子的这种天性,避免控制性行为,使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下实现自我管理,形成自觉意识。

    2. 自由的边界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下(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触碰底线时,要第一时间制止。制止时忌使用暴力,惩罚的方式:I. 承担自然的后果,比如,不吃饭会饿;自然后果方式不适用于对自己或他人有伤害的行为;II. 有限制的选择,关注解决问题。如“把吃剩的果皮扔垃圾桶或者下次就不买这种水果”;III. 无理的哭闹。任其哭闹,停止哭闹后告诉孩子哭闹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然后与他沟通,让他知道沟通是有可能解决问题的。

    3. 基于孩子的特点

    我们跟孩子制定的规则一定是符合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的,否则即是反人性的,会给孩子心里留下伤痛。比如我们与孩子约定做完作业再吃东西,他可能口头答应了,但是小孩子通常会被诱惑,当他无法遵守约定时,我们如果拿约定谴责他,那么等于是我们的规定让他养成了不遵守约定的习惯,因为这个约定是不符合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的,他就算完全按照约定来做,那么也是学会“顺从”的结果,“顺从”会导致讨好型人格。

    4. 检验教育的指标

    ⑴ “溺爱”和“爱”

    “溺爱“通常是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比如,无法陪伴孩子的家长用物质满足孩子。“爱”则是一切从孩子出发,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I. 归属感;II. 价值观,即,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当需求满足不了就会出现以下偏差行为:① 引起注意;② 权利斗争;③ 报复行为;④ 自我放逐。

    ⑵ 以目的为导向

    教育孩子前先想几秒钟,我的这种行为对我的目的是否是促进关系,是建设性还是毁灭性,如果没有得到答案,那么可以先放松,想清楚再实施教育。孩子的行为是否触碰底线,还是因为大人嫌所谓的“麻烦”而阻止孩子,如果会带来麻烦,我们想的应该是怎么处理麻烦,而不是让孩子失去探索的权利。

    现阶段问题

    1.攻击性强

    I. 表现
    在游乐场等公共场合,他看到的喜欢的东西认为是自己的,不允许其他小朋友碰。
    II. 心理解读
    他现在形成物权意识及自我意识,认为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去“争抢”东西属于孩子正常的行为。
    III. 家长处理方法
    首先,承认他的这种行为,不能以恶意语言攻击他,比如不能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之类,而是要推测他目前的意图、心情并复述给他,这有利于他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共同解决问题;如果抢别人的东西,可以告诉他用交换的方法,如果是公共场合抢东西,告诉他要排队。打人一定是不被允许的。

    2.黏人

    I. 表现
    妈妈做饭、做家务时,他会一直叫,或躺地上耍赖。
    II. 心理解读
    这是孩子寻求关注的表现,我认为他安全感方面一直是有所欠缺的。
    III. 家长处理方法
    首先,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要给予回应。回应可以是一句答应或者一个拥抱、亲亲。然后,转移他的行为。转移后的行为应该是建设性的行为,切忌以另一不被允许的行为去转移现在不被允许的行为。比如,用“买糖”“看手机”等,这属于行贿行为。

    3.太固执

    I. 表现
    从游乐场等好玩的地方离开时嚎啕大叫
    II. 心理解读
    潜意识里面认为父母侵犯了自己的权利
    III. 家长处理方法
    尽量满足他玩的需求,并提前告知他今天要不要去玩以及要玩多久,切忌以哄骗的方式先度过“难关”,后面又不实现承诺。

    4. 习惯问题

    I. 哪些习惯须养成
    饭前洗手、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睡前刷牙洗澡、出门前注意形象、不摸肘子入睡。
    II. 花时间训练
    饭前洗手、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睡前刷牙洗澡、出门前注意形象需要家长提醒并一起完成,孩子熟悉程序后鼓励自行完成;不摸肘子睡觉需要找到替代物入睡。
    III. 家长注意事项
    训练过程中,切忌有例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生活约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y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