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本讲师训练营【32期】1/21-阅读指导书-《如何给孩子读绘本
- 绘本讲师训练营【32期】1/21-绘本阅读指导书-《幸福的种子》
- 绘本讲师训练营【26期】1/21-绘本阅读指导书-《幸福的种子》
- 绘本讲师训练营【24期】1/21-绘本阅读指导书-《幸福的种子》
- 绘本讲师训练营【24期】5/21-绘本阅读指导书-《幸福的种子》
- 绘本讲师训练营【32期】2/21-绘本阅读指导书-《幸福的种子》
- 绘本讲师训练营【32期】12/21-阅读指导书-《如何给孩子读绘
- 绘本讲师训练营【32期】8/21-阅读指导书-《如何给孩子读绘本
- 绘本讲师训练营【32期】11/21-阅读指导书-《如何给孩子读绘
- 绘本讲师训练营【32期】10/21-阅读指导书-《如何给孩子读绘
22004 苏小庆
每个人生来就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几岁的孩子整天摸着个,看那个,拿笔就涂,拿书就翻,孩子们在干嘛?是在做研究嘛?是在做学文嘛?是为了换取一百分嘛?不是,是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拿到了“哦,原来是这样”、“哦,可以这样做”的一份成就好,一份发现“我能做到……”的成就感。一份孩子自己构建起来的“我明白了”、“我可以的”,让孩子感到快乐,快乐的事儿谁不愿意多做点呢?
但现实中,孩子的这份自我构建被家长的“标准”,老师的“成绩”说替换掉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孩子没有“我”的存在,替代的是,我要按“爸爸妈妈的要求去做”、“考到100分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得到如何的夸赞、获得外界的肯定”!
慢慢的,孩子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再是因为我想,而是我不做,爸妈或老师会找我麻烦!
同一件事,为何从主动并且快乐,变为了被动并且讨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45560/fa799dfc2a7089b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