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601752/494ee00c7f287689.png)
在收藏界的市面上有一种青铜镜,看起来像铜镜,但镜面却是凹的。这样的青铜镜有大有小,纹饰精致,线条流畅,略带些许神秘的气息。
这种青铜镜,叫“阳燧镜”,在宋朝沈括《梦溪笔谈》卷三曰:“阳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
说明有一种具有多功能的隧合体叫阳燧,隧的形体为凹面镜,能在太阳光下聚焦取火。
雀豹《古今注·杂注》:“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像,向日侧火生,以艾烃之则得火。”故阳燧是古代人在太阳下聚光于凹面中心,燧中心放置艾草绒,使其燃烧,以取火。阳燧镜,因形似镜,故称之为“阳燧镜”。
《周礼·秋官·司垣氏》云:“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郑玄注:“夫遂,阳燧也。”
陕西扶风县周原遗址中出土一件青铜凹面镜,距今约有3000年,至今能利用太阳能发热便为阳燧之佐证。
阳燧取火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祭祀。我国古代关于阳燧取火的记载较早。《周礼·秋官·司垣》云:“司炬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盍明烛共明水。”这说的是祭祀取火。依郑玄注所云,此“夫遂”即是阳燧。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01752/58f95bc33481a657.png)
在整个汉晋时期,有关阳燧取火的记载都较多。《淮南子·天文训》说:“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同书“览冥训”说:“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 《魏志》卷二九“管辂传”裴松之注:“辂言,君不见阴阳燧在掌握之中,形不出于手,乃上引太阳之火,下引太阴之水。”《晋书·天文志》:“今火出于阳燧,阳燧员而火不员也。水出于方诸,方诸方而水不方也。”《抱朴子·对俗》云:“抱朴子曰:……余数见人以方诸求水于夕月,阳燧引火于朝日。”同书“黄白篇”云:“水火在天,而取之以诸燧。”记载如此之多,说明了它们受到的重视。但因自然条件的影响,它的使用当然是要受到限制的。所以在同一时期内,人们的取火方式还使用过钻木取火、锯木取火等,并且钻木取火还使用得更广一些;到了唐宋时代,由于火镰等多种取火方式的发展,阳燧取火便主要局限于祭祀中了。《旧唐书》卷二二“礼仪志”云:“今司宰有阳燧,形如圆镜,以取明火;阴鉴形如方镜,以取明水。但比年祠祭皆用阳燧,取火应时得,以阴鉴取水未有得者。”同书又云:“旧仪:光禄欲为祭馔,将阳燧望日取火,谓之明火。”这与前述从考古实物中得到的推测适相一致。这就更加说明了阳燧镜的珍贵。
因阳燧能“取火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十分神秘的,所以“阳燧”一词有时便成了“吉祥”的代用语。日本河内国中河内郡高安村大字郡川古墓出有画像镜一,铭作“尚方作竟自有纪,辟去不羊宜古市,上有东王父西王母,令君阳遂多孙子兮。”又见端方《陶斋吉金录》卷六录有汉双鱼纹洗一枚,双鱼纹间铸有“大吉宜用用富贵阳燧”八字,看来“阳燧”便包含了长寿、光明、富贵、吉祥等意。同时在查找资料中我们还发现了古人在凹面镜成像方面获得的杰出成就。
凹面镜成像事在《墨经》中也可看到,它主要用在科学试验中,钱临照读《墨经》第22条“经”云:“鉴洼,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又读“经说”云:“(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于中缘正而长其直也。中之外: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易,合于中而长其直也。”这“鉴洼”即凹面镜。
钱先生释“经”云:“当烛炬在凹面镜前自无穷远处,向凹面镜移到凹球面中心之前,镜中所成之烛象小而倒。易是倒的意思。……但当烛炬过球面中心,更向镜面前移,在达焦点之前,烛象是比物大而倒的。烛炬自焦点更向镜面前移动,于是方见一个比物大而正立的像成于镜后”。“说在中之外内的‘中’字,应当是指球面中心与焦点的混合物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01752/f3c8d6fed28a831d.png)
钱先生又释“经说”云:“人站在‘中’点之内,他所看到的自己的像点是正立的,他从‘中’点往镜面移动,离‘中’点越近像越大,离‘中’点越远像越小;人在‘中’点之外呢?他所看到自己的像总是倒立的;从‘中’点往外移,离‘中’点越近像就越大,离‘中’点越远象就越小;……这‘中’点应该是凹面镜的焦点与球面中心间的一段距离。”
可见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对凹面镜成像就作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关于阳燧取火的原理,以沈括《梦溪笔谈》卷三所述最为明白,其云:“阳燧面塞,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这与现代科学原理完全相符,“离镜一二寸”处即阳燧之焦点。这也说明我们祖先对科技的研究已经有了先进性,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许多古代墓穴出土的文物,有些价值连城作为艺术品收藏,而有些的价值在与研究,因为这些文物中蕴藏着历史长河流淌出来的远古文化和传统文明,研究这些文物就仿佛穿梭在时光隧道里,仿佛能想象着祖先的生活剪影,从祖先的智慧中汲取精华。比如运用光学原理的阳燧镜和运用生物原理的阴燧镜,这两面鲜为人知的镜子,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