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开始重新选择研究生学校,这次我比上年选择的时候更加果断,细想的话我在两点上有了进步。
1.认识到不做决定是最差的决定
昨天正好重读刘未鹏的《暗时间》时,里面提到了这点:如果你有钱,你在A和B物品之间犹豫许久,钱还是属于你的。但是如果你有时间,然后在A选项和B选项之间犹豫不决,时间却不是你的了。所以犹犹豫豫不做决定,反而是最愚蠢的做法。
我想推迟做决定的时间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因为自身无法确定未来前景,需要分析的因素和考虑的问题太多,大脑感性上产生了厌恶心理,就开始逃避。用其他的事情来塞满自己的一天,以此逃过这个问题的拷问。
其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大学生选择GAP Year, 这个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指大学生应当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探索世界,探索自己。但是GAP year也很容易演变成为了逃避求职的压力,而选择旅游或者所谓的心灵探索来打发时间。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旅游不会给你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的,能发生改变的只有每天执行的自己。
2. 一定要有标准
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想好优先项。
我之前犯的选学校的错误就是,没有确定好自己的偏好,就先开始寻找硕士项目。每个学校的项目介绍的时候都用天花乱坠的话语来形容自己的项目,给读者洗脑,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价值的。所以我看的学校越多,我反而更加迷茫,更不知道如何选择。渐渐地我的待选学校不断增加,我又觉得这个学校的位置很好,这个学校的排名很高,这个学校的专业是我想要的。然后就陷入了迷茫,或者申请的工作量太大,压垮了自己。
我想确定优先级之所以不被人立刻重视的原因有二:
1. 机会成本
确定排在前面的因素,就必然意味着会有因素垫底。但是那些垫底的因素实际上也有好的成效,所以人意识到自己需要丢弃一个可能能产生回报的选型时,感到心疼。失去比得到让人情绪更加强烈。
2. 幻想
人的弱点就是贪婪和懒惰,所以就会期待有那种完全完美的存在,而且还能不费力就够到。所以没什么好确定优先级的,我所有的好事都要占尽。
我现在觉得迷茫反而是最差的一种状态,因为你只是在内耗,并且浪费这一分一秒的时间。在20多岁的年级最容易陷入的就是迷茫的情绪,怕选错,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切的选择似乎都可以,但又似乎都有坏处。
在处理迷茫情绪的时候,无论怎么样先开始做事情。做事情总比不做积累好。
但是更好的办法是,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有这些才不会 乱花渐入迷人眼。说实话,我不觉得自己的定位完全确定,因为我个人感兴趣的事情太多,而且我也没有强烈的专业意识。比起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我对跨界和资源整合更感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