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第60个世界气象日。说来惭愧,就是此刻60年后我才知道这个日子的特殊意义。刻意看了今天晚间cctv的新闻联播,也没有扯上气象的消息,毕竟世界上的重大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气象”一时排不上座位也是情有可原。
真正让“气象”具象化,让我感受到气象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地是“澎湃号”图文并茂的《云的“独白”》:我是一朵云!有时候我在天上窈窕轻盈,越飞越高,那就说明今天我脾气很好,天气会是大晴天;有时我在天上越来越“肿”,心情沉重地拖着步子,那就说明我心情非常不好,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有不好的天气⋯⋯
原来,每一朵云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脾气。飞在空中的云有低云、中云、高云之分,“堡状层积云”,容易出现雷雨天气;灰暗均匀的“雨层云”,接下来是连绵不断的小雨;馒头状的“积雨云”,伴随而来的是雷电雨雪;分离散乱的“毛卷云”,大多预示晴天⋯⋯
“气象”无言,但在不动声色间通过全球变暖、干旱、洪涝、冰雹⋯⋯一刻不停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类并非迟顿,早在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从1961年起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了“世界气象日”。60年了,这个纪念日走近了多少民众?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 ,今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字面意义细想都忧心。据《2019年世界水发展报告》,世界70多亿人中有20多亿人生活在严重缺水的状态下,而大约有40亿人一年中至少有一个月面临严重水荒。全球洪水和干旱的水文状况以及潜在的用水冲突是全球面临的最大而迫切的挑战和威胁。
适宜的气候和适量的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 “风调雨顺”,是语言不通、表达不同的世界人民共同的祈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消费耗水、降雨变化、水质污染等等原因,全球用水量每年大约增长1%。而地球上只有0.5%的水可供人类使用,这个看起来小小的1/100会让全球40%的人口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地球上大多的河流和淡水都是跨越国界的,一个国家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决定往往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从而使水成为和平与冲突的潜在来源。在世界多地,季节性降雨模式越来越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农业、粮食安全和数百万在陆地生活工作人们的生计。
水,我们司空见惯,惯称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人类来说却是那么有限。她化身为雨,落入山中,流进小溪与河流,最终汇入大海,回到起始的形态,需要一万年的时间。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她只是水,用起来理所当然。而如果世界人口再增加几十亿,水还在吗?没有了水,人类又将如何生存?人类为了争夺各种资源而陷入战争,未来是否会为了争夺水而战呢?
耸人听闻?却是本来面目,珍惜每一滴水吧,从日常生活做起。珍惜与利用是个悖论,如何让悖论变成良性循环的理论,充分利用每滴水?让人心情略微舒畅一些的消息是,我看到世界成立了“水问题高级别小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清洁水和卫生设施设定了2030年目标,于2018年3月发布,题为“让每一滴水都有用:水行动议程”(Making every drop count)。
愿我们的世界与美好相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