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子曰馄饨

子曰馄饨

作者: 小镇黄昏 | 来源:发表于2023-12-10 13:25 被阅读0次

    会源南街的“子曰馄饨”换地方了。

    新店址在原先的店铺西面八十步距离。

    这令我想起以前“吴大老鸭面馆”的吴大很自豪地说——“新近开了一家分店,就在老店隔壁。”

    我每次早晚逛洛塘河、南关厢,过路“子曰馄饨”,

    一是心里总要联想起《武林外传》那个总把“子曾经曰”挂在嘴边的吕秀才;

    二是一直好奇,店老板如何会用这个“子曰”两字的缘由,店老板是不是很有文化?是不是如《武林外传》里那个吕秀才?甚至如那个佟湘玉?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谜一样的小店,神一样的存在。比如这家“子曰馄饨”。

    在会源南街不长的商业历史上,“子曰馄饨”,算是尚存为数不多的(不超五家)元老级小店。

    在我的感知里,与其它小店起早摸黑、勤劳守店不同的是,这家“子曰馄饨“小饮食店很佛系。

    作为一家小饮食店,我几乎没有见过早上九点半之前开门的。

    时常看见的是已经过了九点,甚至九点半了,有一包生面条挂在玻璃门的锁扣上。想来是专门给这家店负责送生面的和这家店也互有默契。

    没人就挂在那,互不耽搁。

    从另一个侧面,是不是也可以牵强地赞美一下我们海宁的治安良好,市民素质良好?:))

    当然,或许这家店定位精准。这个位置不适合早餐,所以,只做中午、晚上、和夜宵。

    但,说实话,我每次过路,总觉得“子曰馄饨”店堂里罕见食客,至于热闹拥挤,更是从来不曾见。

    从这个角度分析,貌似要赚钱是不太可能,维持收支平衡都不太容易。否则,以它的客流量如果能维持下来,另外那么多家店也应该生存下来。

    而原先洛河对岸,会源桥那头,南关厢拐角处那家味道超好的小馄饨店,也早已经转行卖咸腊货、以及徐志摩家祖上产业的裕丰牌玫瑰米醋和酱油了。

    当然,我猜想还有一种可能:

    这家“子曰馄饨”店,商铺是自家买下的,店家也不靠这个生意生存。生意是有一点做一点。

    她每天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点点钱财。

    新近我身体欠佳,没有食欲。

    晚起的上午,去“子曰馄饨”吃了一碗鲜肉馄饨。

    店堂里仅我一个食客。

    好奇心之下,与老板娘搭话。问起搬地址的缘由。

    老板娘说,其实也是为了租金。原先的合同到期,租金没有谈下来。而现在的铺子租金便宜不少。虽然也要重新装修,但先生本就是从事装修行业的,两相权衡,还是搬到现在位置。

    这个行业赚的是辛苦钱,一碗一碗烧出来的。

    她家原先开在人民路,也是因为租金便宜,前些年才搬到这里。

    馄饨都是新鲜包出来。不做速冻的馄饨。拿老板娘自己的话就是——“吃起来有鲜肉的味道”。

    她自己也说,在会源街,她是最早的一批商户,外人看起来店堂里顾客不多,但好些都是附近打包的生意。

    她也不做早餐的生意。

    的确,这个位置没有早餐的人流量。且她还要接送小孩,没有时间做早餐生意。

    她说她能坚持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这份生意的需求与别人也不同。她只希望有一个稳定、说得过去的收益就可。没有太高的欲望与要求。

    对了,老板娘还特意提及了,我家下面现在“大金小面”的前身是“勤勤京粉店”,那是她亲戚。

    那家“勤勤京粉”店里的烧卖我一直很推崇,我觉得比海宁某个大牌“某某斋”的要美味很多。可惜前两年夫妻俩金盆洗手,转让店铺,成了现在的“大金小面”。

    看来老板娘家族,都有这方面的天赋。

    与老板娘聊了很久,聊得也有些多。聊了这条街上的商铺,实体店的难处,附近一些饮食餐馆的印象。

    或许,人到了一定年纪,便开始变得守旧。产生一些惰性。

    总希望身边的一切可以是一成不变,可以是一直在那里熟视无睹。

    讨厌变化,喜欢熟悉。

    哪怕是每天过路的风景,河边的树木花草,亭子小径,小桥河流。

    还有附近的餐馆小店,甚至还有那些熟悉的酒肉朋友。

    希望那些都一直在,一直在身边伸手可及的距离,一直不曾离开。

    2023/12/09 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曰馄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fp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