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东郊一座粮仓内十万石军粮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城里城外上千口井,倏地全部冒出可怖的黑水;街头巷尾,300多名孩童被形如黑犬的“妖魔”掳走,寻不到踪影;金明池争标之际,池面上却忽然冒出数百个黑色骷髅,迅即又化作黑烟消散......
《清明上河图密码3》,就是在这样几桩几乎同时发生的怪事中拉开了帷幕,和前两部一样,本部书以斗绝“梁兴”为第一视角,全书穿插了“妖、魔、鬼、怪”四篇章主案件,而主案中包含的小案件、明线暗线则多的不计其数,因情节之紧凑、人物之丰满,读起来很过瘾。
与我读第一部时写的书评一样,读到这部书时,我依然认为该书的故事性远大于其历史性及推理性。如果要将《清明上河图密码》当做优秀的推理小说来读的话,那读者恐怕就要大失所望了!
为什么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的推理小说呢?
在本书的末尾,作者花了两章的笔墨去描述梁兴的“推理表演”,借由他来揭露四个案件的真相。这一部分是我看的最认真的部分,也本该是推理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但看后只觉得梁兴的推理十分牵强。
一部好的推理小说,作者应该将案件的线索和客观条件全部铺开,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但本书却在前面的案件描写中刻意隐藏了很多线索和客观条件,只在最后由梁兴说出来,只能说是为了推理而推理,硬设计线索罢了,并不能让读者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无法说服读者。
例如:在梁兴针对“食儿魔”一案的推理中,有一个关键的线索是京城三大口技高手之一,胡千叫。书中说正是胡千叫模仿了孩童的哭声,才让其母误以为自己的孩子被食儿魔掳走。而胡千叫之所以这样做,是被贼人以自己儿子的性命做要挟。
但在前文中,胡千叫的孩子被掳走一事却从未出现过,此人唯一登场的地方是在书的魔篇第二章,原文这样写道:“梁兴茫然点点头,他想起来,京城勾栏瓦舍中,有三大口技艺人,胡千叫、彭影儿、黄百舌。但他只是听说过,从没见过其中任何一个人”,所以读者并不知道胡千叫的孩子曾被掳走,也就不可能猜测出他与这个案件有关。
这样的推理显然是不能让读者信服的。
而之后的染黑井水、粮仓障眼法,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几千口井水如何在一夜之间全部被染黑?书中只说了手段——将墨汁炭粉倒入其中,却没细数炭粉的由来,和作案的具体时间。发生这样的古怪之事,黑水的成分又为何无人检验?总的来说,作者也只是在填坑,离精彩的推理还差了一点。
但好在,书中的故事线和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仍旧迷人,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最后梅船案的真相如何?我期待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