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Y先生帮我在得到提前预定的这本《财富自由之路》,与我读的一般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的书不太一样,《自由之路》(姑且简称为自由之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笑来老师通过自己的视角,非常有代入感地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他如何思考问题,而不是生硬的把理论推送给读者。作为颇有争议性的人物,笑来老师这位终身成长者让我对于很多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在此深表感谢。
笑来老师对于很多问题的深入探讨都让人佩服,不仅仅是理念新颖,而是深入且真有道理。我也从不同角度了解了“财富自由”、“注意力”、“安全感”、“资本”、“抱怨、“刚需”、“避险”、“未来“等等话题。于我而言,最大的感悟是笑来老师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极具深度的思考力,这也许才是一个高效终身学习者应该有的模样。
大多数都了解“认知“这个概念,本书其实也是在讲认知,讲思维模式,就好像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样,但若真让你好好掰扯掰扯,不见得能说得清晰、透彻。很多人喜欢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好好看书,一年不看100本都不叫读书”。但前提是,你得把你现在对于学习的认知带回10年前才可以,否则,仅时间倒流,你依旧还是那个你。
看完最后一页,合上《自由之路》,闭上双眼,特别心安和愉悦,好像一下子通透了(后来发现,其实很可能是一种错觉)。你也许也认同“认知”对于一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但生活的惯性常常给我们一针安慰剂,知道了就好像自己做到了。
我们之前经常讨论例如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样的话题,锻炼和读书这个老生常谈的例子用来解释上述那句话也许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大多数人也许都认同锻炼和学习对于一个人的积极影响,但“认同”永远都是别人的观点,并不是我们自己的。
笑来老师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他笃信自己认定的事情,认同是一种对于别人观点的肯定,而笃信是对于自己观点的坚信。认同是旁观者,旁观者一般只会看,当观众叫好;笃信是自践者,寻求各种可能去达成自己的想法,两者对于一个人的驱动力完全不在一个维度,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知道不代表了解、了解不代表懂了、懂了不代表能做到。《自由之路》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认同和笃信的区别。
有时我会想,如果我和笑来老师每年同样读100本书,坚持10年,与自己比我肯定有一个不错的提升和进步,但是与笑来老师相比差距肯定是越来越大,为什么呢?
因为我看书就只是看书,缺乏主动且有深度的思考,因此从书中提炼出来的就永远是表面的理论和作者想要让你知道的东西,我的深度仅仅停留在这个观点本身,再进一步的思考就会有所缺失。但是只有针对一个问题带着怀疑的态度,专注、辩证地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才是将思想内化的核心,也是与作者有效互动的过程。我们常常提到一个问题就是,看了很多书却记不住,我们又不是电脑,记不住很正常,但是与记不住相比,更重要的也许是我们看书只是看内容、理论,却并没有辩证地深入思考、领悟作者向我们传递的精神内核。这里,笑来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终身成长者(注意:不是终身学习者)是个什么样子,他不仅学习,也同步在思考和提炼,面对一个问题,不断的抽丝剥茧,直到把一个问题的根刨出来才肯罢休,这才是高效的学习,才是终身成长者应该有的对于知识的渴求和认真的态度,这也是我之前说跟笑来老师虽然同看一样的书,差距会越来越大的原因。我的学习是看起来的,而笑来老师则是做起来的。学习讲求方法,更讲求对待学习的态度,我们通常只是接收知识,而要做一名合格的终身成长者的前提是对于知识的渴求和深度思考。
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接收知识和深度思考的区别,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这个概念,乍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久而久之就成为我们的一句口头禅,这种惯性的特征就是我们接收到这个信息,并毫无保留的认同。但是你是否深度思考过,为什么时间就是金钱,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为什么很多人说时间就是金钱,而笑来老师则说时间大于金钱?这就是自我深度思考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但自己认为正确很重要。
《自由之路》给予我的启示是:成为一名有饥饿感的终身成长者。
以下是读这本书过程中自己截取的一些文字和相关思考,与大家分享!
1、 复利人生比财富复利更容易达成,你若“认同”就坚持,你若“笃信”就享受吧;
2、 专注让时间变快,让身心愉悦,专注让速成变得简单;
3、 一切没有创意的工作,都可能很快被机器代替;
4、 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持续成长上最划算;
5、 注意力是在任何地方“挖掘”价值的最基本工具;
6、 学在未来,活在当下;
7、 越清晰越有安全感;越有安全感就越走不出永恒的当下;为什么人们选择舒服的、容易的,而不选择正确的?对大多数而言,舒服、容易恰是正确的;
8、 韭菜:看不透周期,看不懂趋势,只能看到涨跌;
9、 动不动就忘了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10、默默完成进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