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最喜欢的十本书(明师成长共同体):
1.《教学勇气》 【美】帕克.帕尔默
这是我成长以来,听到过的最高频的一本书。疫情期间,带着勇气,伴着好奇,开启了这本书的阅读。因为作者表达习惯和方式的不同,有些句子和段落确实有点晦涩。有时一个章节需要反复读才能有所感悟,我也会抓住这瞬间的灵感进行学习批注。这本书也是我今年读得遍数最多的一本书,寒暑假各读一遍,还在布客说听薛志芳校长关于这本书的读书分享,并做了笔记。好书读懂不易,但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2.《名作细读》 孙绍振
孙绍振老师在《名作细读》一书的自序中说:“语文教师的使命,要比数理化和英语教师艰巨的多,也光荣的多。数理化英语教师的解释,往往是现成的,全世界公认的,而语文教师,却需要用自己的生命的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不能胜任这样任务的人,有一种办法,就是蒙混,把人家的已知当成未知,视未知如不存在,反复在文本以外打游击,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唠叨,甚至人为地制造难点,自我迷惑,愚弄学生。
对照这些,不由地会惊出一身冷汗。作为语文老师,任务艰巨。文本细读,揣摩教材是我们必下的功夫。
3.《论语别裁》 南怀瑾
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自从读了《论语别裁》,对《论语》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但由于之前根深蒂固的认知,也会在某些地方有所质疑,甚至会想到底什么才是孔子真正想传达的思想,但这个已无从考究。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吸收、理解、消化,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
4、《作文十九问》 王鼎钧
有些书,初读时没有太多感受,但在某个特殊的瞬间,它就发挥了作用。正如《作文十九问》,初读时,记住的是方法,备课时却成为了解读教材的能力。知识是相通的,所以才有了“融会贯通”;能力是迭加的,所以才有了“厚积薄发”。只有大量的阅读才会促进专业的更快提升。
5.《正面管教》
这本书是我们做家庭教育的功臣,我们通过解读吸收,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实践,每周末的晚上都会在家庭教育公益群和家长们分享这本书,一做就是半年。线上讲座,线下交流,一共做了33期。一路分享,帮助了他人,成就了自己。
6.《谈美》 朱光潜
书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这应该是美的最高境界吧。在浮躁的生活中学会慢慢来,欣赏生活,欣赏美。
细想,读书成长大抵也是如此。读这样的书,我总是不抱任何目的,权且当成是怡情养性吧。
7.《教育的目的》 【英】怀特海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读这样的书常常会使我警醒、反思,在不断回望的过程中,不忘教育初心,努力做到更好。
怀特海说: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不存在一条由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过道通往学问的捷径。尊重鲜活的生命,徐徐前行,用心探索,是对学生的成全,更是师者自我价值的成全。
8.《做班主任,真有意思!》 张玉石
生活中,我们听到更多的却是:“当班主任,真没意思!”同一件是用不同的心态来做,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我们能转变思维,以研究的心态来对待班主任工作,就能变没意思为有意思,化一切不利为有利。
9.《教海漫记》于永正
《教海漫记》和《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是唯一两本我2020计划内却没有读完的书。后者是因为难读,所以当成任务,每天强迫自己读一部分。而读《教海漫记》却是一种享受,内容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闲来无事时总会翻上几页,品味着于老师质朴的文字,感受着于老师的真诚和谦逊,想象着于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每个画面,教育原来如此美好。
10.《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李海林
这本书提供了很多科研的方法,却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走别人的的路虽然省力,却很难留下自己的足迹,走自己开辟的路,却充满着奋斗的欢乐和笑声。”教育这条路没有固定的轨迹,也没有精确的衡量标准,按部就班一辈子是教育,思考研究不断进取也是教育,前者是浑浑噩噩,后者却拉长了教育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