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备课,天天熬夜,大有一种“可怜白发生”之感,也有一种“备课难,难于上青天”之感,但是感慨最深的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那句话。
平时上课,比较随意,虽有写好的课时安排,但是往往讲到哪儿就是哪儿了,这节课没有讲完的下节课接着讲,虎头蛇尾有之,啰嗦拖沓有之,教案上的分课时教学环节形同虚设。如今又在毕业班,天天做题讲题,正常的语文课我都快要不会上了,似乎张口闭口都是生硬的“大家来看这道题……”
如今要好好备一次课了,只觉头绪如麻解不清楚,想要一字立骨给课文寻个脉络,理着理着就断了。去查资料,查的越多越想改自己的教案,恨不得都放在一篇教案里,可是贪多嚼不烂,填进去又发现不连贯,于是只好再次删减。如此反复,教案更加惨不忍睹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自己读书少。近几年,每天围着孩子转,读纸质书成了罕事,读电子书偏多,但是电子书距离专业书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再加上自己记忆力退化,读的不如忘的多,现在精备某课文明显感觉能力不济了。思路很难打通,教案迟迟定不下来,苦思冥想,也难以捕捉到什么新颖的构思。看着时间一点点溜走,心里开始着慌了,那些没有确定的索性都扔了吧,上课就上自己有把握的。如此疲惫而又焦灼的备课过程,主要还是因为自己读的书太少,汲取得太少。没有精神食粮丰富自己的内心,必然会带来心灵的荒芜。以后还是要多读书,不要临时抱佛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