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林树
看过一篇文章,是源于邓小平说的一段话:
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从而作者衍生出四类了不起的人。
一类是一眼看得事物本质的思想家。其他人争吵不休,为表象所迷惑,左右为难时,他们只是看了一眼,就如X光一样,看见事物的底层结构。
一类是能将思想变成行动的的实现者。看得透与做得成,其中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非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思想才能变成现实。这类人可能不是思想家,但只要思想家告诉了他,他就能实现。
一类是有耐心等候的人。这耐心不是一个星期,一个月,也不是一年,十年,可能是半生,一生,是几生,几百年。世事如风,舆论如雨,一下左,一下右,一下湿,一下干,有时顺,有时逆,真正有价值的事,不经过几次起伏,几轮风雨,看不出它的价值。没耐心的人,就是得到了一切,也将失去一切。
能成为这三类人的任何一类,都对得起这一生。
第四类人最厉害,他把这三类人的优点融为一身:看得到,做得成,等得了。邓小平就是这样的人。有句话说得好,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聪明的人保护得很好。第四类人就是这些最聪明的保护者。
最后总结为一条,很多人知道这些,还还想问,那我们普通人是不是真的也可以成为这四类人中的一类呢,甚至成为最厉害的第四类?
笔者认为是可以的,学习邓小平的做事原则就好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冷静地做好自己的事即可。
坚定地执行把自己做好,。
当我们把自己做好时,人家就慢慢理解了,就是有人抗拒理解,理解不了,可也离不开我,看你讨厌我又干不掉的样子,就很爽。
一如,一起同行的行者们,每天坚持分享,坚持复盘,一开始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会被人认为每天这样“记流水账”到底有什么意义,又不能写成个作家,有啥好写的。
我们一起来套一下。
第一类是一眼看得事物本质的思想家。就每天写分享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是在每天记录“流水账”,本质却是在思考,思考当日的所做所闻,在进行自省,学而不思则罔,这个过程,是一个要求自己每天多一点思考的动作。聪明的人应该有这样的好习惯。
第二类是能将思想变成行动的的实现者。每天谢分享这件事,首先做的是把思想从脑袋里搬了出来,不仅如此,还在一群人中分享出来,这个分享的动作很有趣,它有一种默认接收众人监督的勇气。
当然也有一些人,想了,也写了,但是依然没有做,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它的概率问题,那些写了又想了的人一定比那些只是想了的人更加容易去行动起来,去实现自己心里的想法。
第三一类是有耐心等候的人。每天写分享这件事,一开始确实看不到太大的成效的,但是当你写够100天,写够1000天,你就能感知自己的变化。你会发现自己看待事物更加客观、观察人事更加敏锐,组织语言更加有逻辑性,说话更有条理,更简单易懂。但是这个成效是需要我们有一点耐心的。
第四类人:看得到,做得成,等得了。每天写分享这件事,有人看见了它的益处,而且踏实去做了,最重要的是一路做好自己,不着急去求得成效,而是静待花开,去感知自己一路的成长印记。
如果现在还不是这四类人,如何成为他们?
笔者这样认为:冷静地制订计划,冷静地完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生如此,这是四类人才的唯一成长之路。
一起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