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四月二十号,周六,转眼一个月就又要过去了。
假如要总结一下的话,我认为我自己在作出选择这个方面是有比较明显的进步的。而且,我不再惧怕陌生感,在几个关键关系的处理上取得了突破。我现在的确不像以前那么忙了,开始对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有了把控感。我还开始意识到我需要的甚至不是所谓“知识的整顿”,而是真的像瑞达利奥那样,把握几条简单的原则并将它们的价值尽量多的挖掘出来就好。
所以,先把别的放在一边,我确信我是有进步的。至于你们,我相信也在进步,我们的数据的确在变好。但是这个问题最好还是自己来给出答案。
商业变现这块的业务我们基本上在这周停下了。一个是说我们在抓流量,另外,我总觉得还是没有想太清楚。环境会变好,但是也一定会跟以前大不同。各种制度的完善会导致我们原来的路径遇到问题,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体制内的资源估计是越来越不好用。我们手里到底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资源?为什么像作业帮猿题库这种公司看起来比我们发展的还要好呢?原来的假设是说我们切入体制内的资源会占据巨大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这些假设在新的环境下还成立吗?还不知道。
北京就是要搞关工委,这是我下周开始准备投入的方向。天津这边那个活动到底能不能做应该很快就有结果了。其他的再怎么努力都不解决本质问题。高主任这边我们还是需要想办法跟她发生点什么。作业盒子这块,在合规的情况下正常推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保护视力无非是“矫枉必先过正”。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
我从实际的工作、经营中学到的真理、经验法则——人们应该遵循的原理原则——每一条都平凡无奇,都可以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但我想,正因为平凡、单纯,才与“普遍性”相通。
下面我简单地介绍几条。
首先讲“人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条法则在前文中已经介绍过。公式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思维方式”。
想为社会、为世人做一点贡献。但是,想我这样能力平凡的人,怎样才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呢?经反复思考,我想出了这个方程式。此后,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我都把这个方程式作为我思考的基础。
这个方程式的关键在于它用乘法。比如,某人头脑聪明能力可得90分,但此人自恃有才不肯努力,热情只发挥30分,两者乘积不过2700分。
相反,另一个人才能平庸只够60分,但他有自知之明以勤补拙,以90分的饱满热情投入工作,结果乘积为5400分,比那位有才能无干劲的人高出整整一倍。
然而,在这之上还要乘上“思维方式”这一要素。而“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有方向性,就是说“思维方式”有好有坏。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有的人热情和能力向好的、正的方向发挥,有的人却向坏的、负的方向发挥。
因为这个“思维方式”存在负数,所以热情和能力的分值越高,而“思维方式”是负值时,三者相乘的结果(人生·工作的结果)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数。那些智能罪犯把满腔热情用在欺诈、盗窃之类的“工作”上,因为“思维方式”是负数,下场一定不妙。
既然人生方程式用乘法表达,那么“思维方式”必须超正向发挥。否则,哪怕你才高八斗,哪怕你热情洋溢,结果不仅“抱着金碗没饭吃”,而且难免加害于社会。
后来,我读到福泽谕吉的讲演,其中有一节和我的“人生方程式”不谋而合:
思想深远如哲学家,
心术高尚正直比元禄武士,
加上小俗吏的才干,
再添上土百姓的身体,
方能成实业界之俊杰。
实业界出类拔萃的人物必备的条件——按重要程度排序——像哲学家那样深思熟虑,有武士般清廉之心,有小官吏的才智,有农夫那样强健的体魄。这四条齐备,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大人物”。
福泽谕吉所讲的深远的思想和清廉的心相当于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小俗吏的才干相当于“能力”,有强健体魄能不懈努力相当于“热情”。这样都一一对应——我因此更加强了自信,再次深切体会到“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有何等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