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中馈
知否知否中,出现了求婚金句:
“吾倾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生!”
其他几句很好理解,但是托付中馈这一句,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中馈。
首先指家中供膳诸事。
《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孔颖达 疏:“妇人之道……其所职,主在於家中馈食供祭而已。”
从中可以看出来是家里的,馈从偏旁我们可以看出原来的意思就是跟饮食有关的。字面理解,家庭主妇要安排好伙食和祭祀一类的事情。
后来引申为酒食和妻室甚至家庭内务管理的总和。
顾廷烨的这个中馈包括了内宅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物资管理,以及公共关系管理。我把它总结为现代家政管理。
家政原本是个高大上的词,现在被理解为家庭服务,实在是委屈了这么一个好词。
宋陈亮《凌夫人何氏墓志铭》:“家政出于舅姑,而辅其内事惟谨,房户细碎,无不整办。”
你看,宋代就有这个词语了,还是当做评价女性美德的说项之一。
1899年在美国平湖召开的第一次家政会议,把家政学定义为Home Economics(家庭经济学),家政主要为家庭经济管理活动。
看,西方人也有家政的概念。
近代东西方概念逐渐达到统一,泛指对家庭关系及其事物的统称。 家政涉及家业、家法、家风、收支、教育、人与人的关系,家庭与亲戚、朋友、邻里的关系等等。(百度)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对于我们而言,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是财,财产的的财,第二个是物,物品的物,第三个是情,人情关系的情。至于教育一类的现在已经是单独的研究门类了。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这些方面的想法。
2.财
观点一,少年储蓄有好处。
举例,犹太人用少年储蓄做第一笔启动资金,芬兰人用少年储蓄度过十八岁上大学那几年的难关,用自己的钱,孩子花得更谨慎。
观点二 财富积累期,最重要的原则是按需购买。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举例, 布友买布,豪友买衣。
划重点 销售真像:人们不喜欢买便宜,但是喜欢有买到划算商品的感觉。举例先升后降的价格策略,尾数99策略,买一赠一策略,明星代言策略。
看透了这些把戏以后,加拿大鹅不讲价策略成功了。
观点三 财富增长期,踩对点,入对行!
这个是对于同事在职的女性朋友而言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找到快速增长的行业比兢兢业业死守末日行业好很多。
这个适用于规劝先生。
观点四 保险做底线,确保六个月生活费用的现金储备,其他的钱都别闲着。至少跑赢CPI.
观点五 不要觊觎老人的财产。
社会在向功能性社会迅速转变,老人不能养儿防老,真正能给他们养老的是他们手里的钱。同样我们也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给我们养老,中国未富先老,以后孩子们面临着三十个孩子养活剩下百分之七十人口的问题,他们没时间洞察我们的具体需要。我们需要社会机构的帮助。
3.物
这个部分我首先给您三十秒的时间思考,你知道自己家里有多少东西吗?
我先来讲一个习俗,就是正月十六百灵火。这场百灵火会把去年家里淘汰掉的东西都烧光。
新旧更替毫不犹豫!同时我们的祖先非常清楚自己家里有多少东西,知道凡是能烧的都是已经有了替代品了。
回到现在,每年你有过多少次清点家财的活动呢?
百货商店过一段时间都会盘货,单位的总务处也进出有记录,过去大户人家也有财务账册。
反观现代家庭很少有物品账册。我在这里建议大家建立一个物品账册,您就是你家的总务处处长。
我见过的家庭中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源于不清楚拥有物导致的浪费物资的现象。
要想管理好,先对拥有物品的品种和数量心中有数。
去年我开始给自己断舍离的物品开始记数,扔掉了700多件东西家里根本看不出来太大的变化。说明我以前囤积的没用的东西太多了。
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买回来的东西,应该每一件都有用!这个有用也许是使用价值,也许是投资价值。
利用好物品的时间属性
别的不说,回到中馈最原始的那个意思,吃食。我再给您半分钟的时间,请您打开冰箱门,看看最里面,有没有过期食品?再看看食品储藏柜,是不是也有过期的食品?如果没有,那您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家庭主妇了。
通过这个小小的动作我是想提醒大家,任何物资都有时间属性。这个属性当中包括了极性,我们上次分享中提到过,物品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值呢还是物品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贬值呢?我们当然希望走进自己家门的是随着时间增值而增值的东西。
举例,芬兰人喜欢购买自己国家的品牌餐具,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二手循环机制,当这个餐具不再使用的时候,可以用很低折旧率的价格再次售卖出去。如果你当年购买的餐具产量不高而且图案精美的话,也会有高于原价10倍卖出的可能性。这就是芬兰人的观念:穷讲究,越穷越要讲究。
一个亲戚在我还小的气候就买了汾酒,等着他孩子结婚的婚宴上开。如果家里有多余的地方,我倒觉得是个不错的主意。还有普洱茶也可以这么干。有的精明女人买名品包包只买限量版也是一种投资策略。
对于生命周期短的物品,除了食品就不用刻意追求新了。
我做过一次关于口红的调查,问过一百多个女性,只有四个人完整用完过一管口红。关键词:口红保质期,开盖儿一年!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什么是对的?
1997年,我做背包客去平遥古城,看到了一个非常土豪的景观,就是用支票糊房顶。那些支票在日升昌票号的年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整个体系坍塌以后,就只能是废纸一堆了。
不管别人怎样认为,主妇高参的朴素认识是这样的: 支票真正的价值在于交换发生的瞬间。其余时间的价值都是发生在共同认可和期待中的。货币股票都这样。比如股票价格浮动不是这个股票现在立刻马上就值这么钱,而是市场给它未来某个时间的期待是这么多钱。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拥有物品的价值也是发生在被使用的时间内的,尤其是消耗品。
我们做一个假设:你花1000块钱买了一件衬衫,一年当中穿了200天,你每天穿它的成本就是5块钱,换句话说每天你花出去的5块钱在发生了价值的转换。你花1000块钱买了20件低档衬衫,一年当中你穿了其中的两件,平均一件一百天,其余的十八件都在衣柜里睡大觉,那么实现使用价值的钱这样的:50/100等于平均每天5毛钱,是现在你投资这些衣服的使用价值;这十八件衣服的成本就是900块钱,这九百块钱因为没有发生使用价值,所以是浪费掉的。平均每天浪费掉两块五左右。所以总体来说是负数两块钱。虽然这样的计算不完整也太过简单粗暴,但是能够说明一个道理。对于你的影响而言,穿着1000块钱一件的衬衫让你自信满满去见人,穿着50块钱一件的衬衫给人一种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感觉。(虽然我很不喜欢以貌取人,但是这是一个客观现象,不得不重视)
这两种消费方式哪种更划算呢?
按照我们习惯的想法,1000块钱一件衣服,败家子儿!可是如果买了穿着率还特别高的状态下,跟买一堆便宜的哪个都不爱的状态相比,显然买贵的是对的。
今天我们先到这里,下周二春节,暂停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