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是书法学习的重要手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法学习之始,始于临摹,而临摹之始,始于摹帖。摹帖中双钩和单钩又是书法学习者常用的两种学习方法。双钩,又名“双钩廓填”法。唐代人摹帖用“硬黄纸”,也就是用极薄的皮纸,熨上一层薄薄的黄蜡,使原来柔软而薄的白纸,变成较为透明、略硬,且不渗水的黄纸,以此蒙在字帖上,用极细的线条勾出空心字,再用毛笔濡墨填写。
起初,双钩之法是为了复制古代名家作品,以易于传播学习。此法盛行于唐宋,宋濂说:“摹书至难,必钩勒而后填墨,最鲜得形神两全者,必唐人妙笔,始为无愧如此。”王穉登也说:“宋人双钩最精,出米南宫所临,往往乱真。”唐以前书法墨迹,大多散佚,唐宋双钩之法,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之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摹本。如大家所熟知的《兰亭序》摹本,以唐人冯承素的双钩廓填本为最好。还有唐摹《万岁通天帖》是武则天命人双钩廓填的,钩摹极为精妙,清人朱彝尊曾说:“钩法精妙,锋神毕备,而用墨浓淡,不露纤痕,正如一笔独写。”双钩廓填,让我们今天得以有机会窥见王羲之精彩的书法。后来,双钩成为书法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当对原帖进行双钩之前,必然熟读原帖,让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胸,双钩之时,才不至于盲目。正式双钩时,把每一个细节都钩摹出来,再用毛笔濡墨填写,一气呵成,不可太瘦填不满,也不可太肥越过双钩界线,刚好填满,是为最好。双钩的目的,一方面是在培养对字帖细致的观察能力,“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对帖中的细节,观察和掌握得越多越精细,收获就会越多越丰厚,在以后书法创作中,表现的技巧就会越丰富。另一方面是在规范用笔和结字。双钩后的空心字,对点画都已框定了界线,用规范的用笔,濡墨书写,不多不少,对点画的练习,十分有效。双钩后的字形结构十分精确,濡墨书写,反复练习,让字形结构深入人心。双钩虽然费时费力,但所得收获却十分丰厚。对于初学者来说,双钩是一种十分有效且重要的学习方法。“毛笔字临十遍,不如双钩字描一遍。”
来源:笔舟小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