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些书——确切地说,是一个叫“快乐妈妈”的妈妈写的博客,是她带ASD儿子的读书笔记。再仔细回想宝宝4岁10个月的成长历程:
0-10天:妈妈在身边,勉强喝了几天母乳。
10-40天:妈妈不在身边,奶奶和爸爸照看。妈妈产后抑郁,去住院。
1-15月(1岁3个月):爸爸和妈妈在身边,但主要是姥姥照看,亲近姥姥和爸爸。妈妈和孩子亲近程度不高。
1岁3个月-2岁4个月:爸爸妈妈在身边,姥姥和妈妈一起照看,亲近妈妈爸爸和姥姥。但逐渐更喜欢妈妈和爸爸。
2岁4个月-2岁10个月:爸爸妈妈在身边,妈妈照看。亲近妈妈和爸爸。除了极少数时间段,基本都是最喜欢爸爸。
2岁10个月-4岁10个月(两年整):开始上幼儿园,爸爸不长在身边,晚上妈妈照顾,但处于极度想念、渴望爸爸陪伴的状态中。妈妈虽然爱宝宝,但是不耐心,对宝宝的关注程度、爱抚程度不如爸爸。
妈妈本身不善于社交,宝宝从小没有得到过关于如何开展正确的社交方面的亲密指导,至少,妈妈在以身作则方面做得不好,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之外,很少特意与人攀谈,与人(除了家人之外)聊天。
爸爸在异地上班,每次离开,宝宝都会非常焦虑。
2岁左右,学会很多话了。2岁之前,没有发现类似于“很少与人对视”的问题,肢体语言方面没有发现异常。
2岁整(2014-9-21),去动物园,买了大熊猫玩偶,非常非常喜欢。此前,未表现过对某类型或者某个玩具的“特殊挚爱”。上幼儿园的时候,要求携带大熊猫,后来改为小斑马。
2岁3个月左右,春节,买了一套小汽车玩具,18个小汽车(赛车)模型,宝宝能很快很准确地辨识出哪两只才是一对——不是数字标识,也不是颜色,而是款式(形状)。经常会观察物体的反面。关注的点与大人一般预想的不同。
1岁8个月左右,去永辉楼上的儿童乐园,接触到托马斯小火车轨道玩具。
1岁9个月(2014-6-20),妈妈给购买了第一套小火车轨道玩具。
2岁左右接触了托马斯小火车系列动画片,开始痴迷小火车,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仍然很喜欢,但不是非常迷恋。痴迷期间,能准确记住并叫出每个小火车的名字,并且玩玩具的时候,要求买来的每个小火车玩具模型都在,万一缺少了哪一个就会很生气,执意要找到不见的那一个。后来随着接触的事物种类渐多,慢慢不再强求都在了,缺了少了都不太在乎了。
因为托马斯系列开始喜欢地铁。喜欢坐地铁,看地铁进站和离站的情景。能背诵北京4号线向南的站名。喜欢乘坐公共汽车。
刚接触动画片时就认准托马斯系列。后来(3岁多1个月左右),逐渐接受并喜欢其他系列的动画片。比如巴布工程师、多拉历险记、昆虫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狮子王等。也可以看儿歌等视频。现在能跟着视频学习英语。
有较多的记忆语言。能记住动画片中的很多台词。但不太会情景应用。喜欢自言自语。
3岁半-4岁半(2015-5至2015-6),跟着叽里呱啦学了一年的英语。学会了26个字母,会读会写。学会很多单词,会说,会根据图片读,但不会写。会说一些句子。学英语期间,不喜欢“跟着说并录音”的环节。
——待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