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没有什么“远大志向”,没想过当投行女,只是刚好有机会,过来见识见识。可父母亲朋、同学经常说“那工作不适合女生”、“女生不要那么辛苦”云云,还搬出28岁胃癌去世的中金投行女案例。她哭笑不得。
生活里,我们听到很多这样的表述“女生,应该怎么怎么”、“男人,不应该怎么怎么”、“作为新人,要怎么怎么”。总之,整个社会弥漫着Ideal Model的毒流思想。
每个社会,古今中外,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但这套规范应该是关于底线,而不是标准线。什么意思?女人干的好不如嫁的好、女人不应该有事业心、女人不要太辛苦,这些动辄被用来judge、要求别人的就是标准线。中国封建社会,要求女人要三寸金莲、丈夫去世后要守节等等也是标准线。这些都违背了一个底线,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自由,在不侵犯他人自由权的前提下自己怎么说、怎么做、怎么过活的自由。
有女生觉得自己辛苦工作不如嫁个富二代,这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judge别人就触犯底线;母亲觉得女人的价值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这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女儿想追求事业,她反对,她要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她阻碍女儿的追求,这就触犯底线;
武志红的《巨婴国》里描述的很恰当,因为自己是婴儿,所以也把别人当婴儿。自己稀里糊涂地接受社会价值观,认为别人也不会选择、不知道什么是正确,仗着吃得盐多就“替人作主”,喜欢去judge别人、改造别人。在judge中获得乐趣,在改造中寻得一丝自我存在感。
对这位朋友,我只好这样说。不要说自己“我真是个汉子”,女生也可以坚强、勇敢。男女是有别,但如果觉得“我是女生,女生就应该怎样。自己的行为要符合大众对女生的期望”,可能就会很累。如果自己本身就是大众观念里的女生模样,那还好,如果稍有不同,又想按大众的期待来做,自己不免部分地“失却”自己。
自己没有想辛苦不辛苦,想送完材料就回,这有什么问题呢?之前有推荐圈圈的一篇文章,主要观点是“做回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来做即可。记得有人讲过,“只要你与人有不同的地方,就一定会收到‘别人的说三道四’”,但如果你完全跟他们一样,你不就没了吗?”自我都没了,活着还咸鱼有什么区别?自己没了,别人就高兴?错了,他们会转向另一个还剩余“自我”的人,直到全部磨掉。
关于未来工作的选择,金融专业出身,本是有很多的“光鲜机会”(打双引号是有别意的),但如果觉得,那些“光鲜”除了钱好像没有别的收获,自己又不是特别需要或热衷那钱,那不选它们便是。现在的年轻人,我都会建议,找工作千万不要为了钱去找。赚钱多的工作多的去了,只是那种光鲜到让各行各业的人都知道的并不多,但有些人以为只有那些光鲜工作才能赚钱,这是误区。话说回来,大家都知道的光鲜有多少是真实的呢?背后有没有辛酸,辛酸到底有多酸,我们知道吗?年轻人,完全可以把视野拓宽一些,找一些有趣、有意义、喜欢的工作去做,赚钱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工作就是工作,一种营生的工具,不管再怎样,没有完美(什么钱多事少离家近,别人加班我加薪,这些茶余饭后当作谈资笑料可以),比如在职场委屈是少不了的、辛苦也是少不了的。如果是自己喜欢的、认可的工作,这些东西就比较容易平衡和克服。尽管鼓励找有趣的工作,但要清楚地认识到,有趣的同时也会有无趣的地方,这时需要理解和包容。
年轻人,只要守着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毕业后要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再向父母要钱,怎么折腾都可以。确切的说,这个时候折腾的成本是最小的、影响是最少的。无论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比如炒掉老板,比如说走就走的裸辞,有些东西是自己去体验了才会成长的。不要听像我这样的“过来人”碎碎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4543883/8b10fe0ef12b218c.jpg)
年轻人,勇敢闯天涯
别人说的再多再对再适合,都不如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有,年轻时,总会犯一些错的,这其实是好事,年轻时太顺反而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