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敦煌中秋,又见乡愁

敦煌中秋,又见乡愁

作者: 纳兰屿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10:49 被阅读15次

- 1 -
公元前105年,西汉公主刘细君第一次踏上了西行的旅程。

这年农历八月十五,细君和多达上千人的随嫁队伍到了效谷,这是敦煌城外的一个小县城,是前往西域的最后一片故土。效谷县令早早的在城外等候,随即将她们迎到悬泉置安顿下来。

悬泉置的置啬夫奉光上任三十年了,这些年他做了无数次重要的接待,但没有一次让他如此揪心。他深知,细君明日出了阳关,也许便再无机会踏入汉土,也再无缘品尝到汉庭的美食。

一个月前,奉光便开始忙碌。以前他总会备些胡食,让西行的客人早一点开始适应西域的餐食。
但奉光这次完全按照汉庭的习惯和规格来准备,除了宫廷里的各式菜肴,还专门差人从江都带来细君最爱的酱菜。

华灯初上,鼓瑟齐鸣。月影交错,舞姿婀娜。

细君拿出大汉皇帝亲自赠予的秦琵琶,轻抚琴弦,和声而鸣。

此刻细君的心中充满了彻骨的思念,她思念出生不久就遭遇不测的生母,思念流落民间时养父,思念叔叔广陵王,思念长安的琴艺老师……

但更多的是不安,她不知道马上要远嫁的猎骄靡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能否习惯乌孙国的习俗,不知道能不能达成这次和亲的使命。

……

敦煌的这个中秋,见证了一段伟大历史的开端,也见证了一个十八岁少女的思念和不安。

三十年后,大汉联合乌孙数国击败匈奴。


- 2 -

公元848年,农历八月十五,张议潮的夫人宋氏及一众文官,到了沙州城外,等候夫君出来迎接他们进城。

这一年,自幼文武双全、英武过人的张议潮,在他50岁时终于迎来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初秋时,他发起了沙州起义,在众多豪杰和百姓的帮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这座沦陷了七十年的城市。

中秋节这天,沙州城收复四十天后终于一切都准备妥当,破旧的房屋全部经过了修葺,每根柱子都刷上了鲜红的油漆。

整个城市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每条街道都挂上了灯笼。

南门外的药王庙广场,上千张桌子整齐的摆放,桌上备好了热腾腾的羊羔肉和美酒,全城百姓早已入座,等待着酒宴的开始。随着张议潮和夫人的到来,整个人群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喊声。

此时,离细君远嫁西域已去千年。

同样的鼓瑟,同样的华灯,人们却是不同的心境。

这一夜全城百姓和将士们彻夜狂欢,迎接这个城市女主人的到来,庆祝这个城市的回归,以及和失散的亲人终于团聚。

这个中秋之后,沙州敦煌的百姓终于又开始安居乐业。

三十年后,敦煌成为大唐第二大城市,贯通西域,万国来朝。


- 3 -

公元1948年,同样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四十五岁的常书鸿和儿子一起送别赴美留学的女儿常沙娜。

他为女儿买了一只随身携带的牛皮小箱子,并亲自用油画笔在箱子上写上“常沙娜”三字。

在出关的一瞬间,沙娜蓦然回首,发现爸爸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他才四十五岁,可一头发丝已经花白,神情枯槁,原本挺拔魁梧的个子也开始有些驼了。相依为命的弟弟哭成泪人似的大声喊:“姐姐,别忘了我。”沙娜听了,禁不住号啕大哭。

直到飞机腾空而起,她还在不停地抹泪。

含辛茹苦将她带大的父亲远去了,孤苦伶仃的小弟也远去了,还有那莫高窟的壁画,那曾经温馨的黄泥小屋……一切的一切都远去了,她将在波士顿博物馆的美术学院开始新的留学生涯。

1948年的敦煌中秋,大洋这边是艰辛的守候,大洋对面是无尽的乡愁。

三十年后,新中国扩建成立敦煌研究院。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无以计数的学者和艺术家,一起投身于研究开发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 4 -

公元2008年,农历八月十五,北归的游子张明回到敦煌创业。

一年前他还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从事着自己心爱的设计工作,即将升职成为公司高管。每次回乡探亲时,张明总在想:我怎样才能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做点什么。

一年后的2008年,张明觉得时机成熟了。他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以及即将升职的机会,只身回到敦煌,开始了他在家乡敦煌的创业历程。

他要将大城市获得的眼界、经验和知识,用来改善这个城市落后的商业理念和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秋节的晚上,弟弟在自家院子里烤着香喷喷的羊肉,迎接哥哥的到来。兄弟俩喝着啤酒、吃着羊肉,赏着明月,一起徜徉于未来的创业梦想。

第二年,他们开出了敦煌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咖啡馆。

此后,无数返乡的游子,跟随他们的步伐回到敦煌创业。

十年后,一位普通的本地客人,跟张明的店员要了杯“Double Espresso”。张明对此很是欣慰:敦煌人终于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同年,张明代理项目所在的美团公司赴美上市,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 5 -

“你好,欢迎光临洛小北,请您喝杯茶。” 店员小钰向进店的最后一位客人柔声的说道,同时递上了一杯热茶。服务完这位客人,这家店就要打烊了,因为这天是中秋,老板为店员们准备了一个简单的中秋晚宴。

两年前,团队创始人虾米走了一趟西北大环线,当他到达敦煌时整个旅行就要接近尾声。虾米每次外出旅行,都要给同事和朋友们精心带上些伴手礼,但这次整个大环线都没有发现心仪的礼物。

虾米发现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创业机会: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旅游业也有着很多可以升级的领域,伴手礼可以作为一个起点,而且这件事自己也非常喜欢。

第二年,虾米和合伙人小刚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创业机会,一头扎进了敦煌,开始了艰难而又开心的创业历程。为了更好的理解敦煌市场,他们无数次调研和通宵达旦的深入研讨;为了最好的实现设计效果,虾米每天盯在印刷厂,数十遍的调整包装结构和色彩;为了最好的表达空间概念,小刚甚至爬上脚手架,一砖一瓦的指导工人师傅完成店铺的装修。

2018年中秋,他们在敦煌的第二家店开业刚刚好三个月,这天进店的游客不像往日那样拥挤,于是早早打了烊,店员们像一家人一样挤在一起,度过这个平凡的中秋。

从大城市来到敦煌的年轻人,除了洛小北团队还有不少。他们因为不同原因被敦煌吸引,有的选择了创业,有的从事艺术,有的因为热爱定居在这座城市。

数年后,也许敦煌会再次呈现唐时的盛景。


- 6 -

鸣沙山上的明月,月牙泉边的旱柳,杯中的烈酒,游子的守候。

敦煌的中秋,又见乡愁。

相关文章

  • 敦煌中秋,又见乡愁

    - 1 - 公元前105年,西汉公主刘细君第一次踏上了西行的旅程。这年农历八月十五,细君和多达上千人的随嫁队伍到了...

  • 又见敦煌

    在前住敦煌的路上,就听司机说《又见敦煌》值得一看。有《又见平遥》的观赏体验,《又见敦煌》的历史沉淀深深的吸引了我。...

  • 又见敦煌之《又见敦煌》

    下午七点,瀚海戈壁没有一丝风掠过,只有头顶的日光神采奕奕,晒得人眼神有些迷离。一座不规则的蓝色晶体建筑,在眼前突兀...

  • 中秋月•广深情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 ...

  • 《又见敦煌》

    在翻越了一个个历史后,那些被遗忘的过去,已经被人类写了下来,在《又见敦煌》这个节目里,我们将再一次穿越那古...

  • 又见敦煌

    2018年7月11日,晚上我见到了一幕让我永生难忘的一幕。那就是王潮歌导演的作品《 又见敦煌》其中,最令人动容的,...

  • 又见敦煌

    本来以为演出是有局限性的,且死板的。其实来说,我并不看好这次演出。毕竟以前的演出太过于死板,甚至于我可以将流程背下...

  • 又见敦煌

    下午听完讲座 让我们真真的了解到了历史 让我们了解笔画 雕刻 的由来 后来我们去了 又见敦煌 我们去了边走边看的...

  • 又见敦煌

    今天晚上,我们去看了一场盛大的表演,又见敦煌讲了丝绸之路中敦煌从古至今的变化。 其中,第三募是一女睡在榻上,那...

  • 又见!敦煌

    又见!敦煌。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你一定认为这是一个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对家乡的最后的告别。 其实,这是一部大型的实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煌中秋,又见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teoftx.html